長安,兩儀殿。

劉義真面前擺放著兩張文書。

一封來自河套,一封來自青州。

一面發現了銅礦、鐵礦,另一面發現了銀礦。

即後世赫赫有名的銀川大礦和霓虹銀礦。

這兩個地方,劉義真沒和任何人提過。

但它們,就這麼以一種奇妙的方式來到了劉義真面前……

“這些大礦,都還不是開掘的時候。”

河套是直面北魏的軍事重地,要是河套出現大礦的訊息傳到拓跋燾耳朵裡,難保窮瘋了的北魏不會喪心病狂的這個時候大規模入侵河套。

據北方錦衣衛傳回來的訊息,北魏君臣在胡夏滅亡後都有些瑟瑟發抖,再一次加大了對軍事的投入。現在的北魏,已經徹底可以稱得上是窮兵黷武了。

只是現在無論是拓跋燾還是崔浩,應該都還是將希望放在了河北,希望能捲土重來,與劉宋劃河而治。

要是被他們發現河套真正的價值,他們會不會轉變國策,轉為朝河套進攻……這誰都說不好。

倭國那邊倒還好。

但劉義真還是不希望現在就鐵著頭從東海向倭國發起攻勢。

這條航線因為地理因素,造成過太多的血淚史……

以現在的技術,根本無法讓兩地暢通的通行。

按劉義真的預想,去往倭國最好的路線還是在未來控制三韓之地後穿越距離更短的對馬海峽,從而更好的控制那塊新世界的橋頭堡。

不過既然到彥之都發現了,劉義真也不好裝作不知道。

“傳旨給到彥之——”

“別拿幾塊銀牌來朕面前做樣子。他要真有本事,下次給朕拉來慢慢一船銀子!”

劉義真乾脆就裝作不知道倭國大銀礦的存在。

能撈多少,能產生多大利益,在劉宋沒有完全控制三韓之地,掌握對馬海峽前,就看到彥之自己的本事了。

現在重點還是河套。

瞞,現在不一定能瞞住。

柳元景、宗愨這兩個年輕人終究還是稚嫩了些,不但沒有封鎖訊息,還將這事當成功績一般四處宣揚。

站在他們的角度,這是希望朝廷能加大對河套的重視。

但站在朝廷的角度,卻是再一次的激化了劉宋於北魏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