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夾擊赫連定(第1/2頁)
章節報錯
羊皮筏子?
謝晦一開始沒反應過來,但他很快意識到劉義真在說什麼。
“陛下的意思是革船?’
《後漢書》記載,護羌校尉在青海貴德領兵士渡黃河時,“縫革囊為船“。
這個知識點對於劉宋時期的讀書人來說其實很是晦澀,若不是博覽群書之人肯定不會知道這點的。
因為羊皮筏子,也就是“革船”,其實是在後世才在大河上游流行起來的。
因為在唐、宋以前,大河上游的水勢平穩、航運極為發達,有船坐誰瘋了去坐羊皮筏子?
所以,劉義真看謝晦居然知道“羊皮筏子”的存在也是眼睛一亮,練練點頭應允。
“如今漢水水勢兇猛,承艦艋很難過河,倒不如用羊皮筏子將士卒運過去,和定軍山的守軍相約共同夾擊對岸的胡夏軍隊!‘
謝晦有些為難道:“陛下,這革船....靠譜嗎?”
對於謝晦來說,這種東西終歸只是存在於典籍之上。
但對劉義真來說,他是真的見過羊皮筏子的好用。
明清時候,從蘭州放下羊皮筏子,十幾天就能完完整整的飄到包頭去。
到了後來,更是有神人從廣元放下羊皮筏子,在異常兇險的蜀地水道中把成噸的汽油運到山城重慶去。
連後世那種洶湧的水路都能征服,渡過一個小小的漢水自然是不在話下。
“放心!聽朕的!”
“羊皮筏子不但能過激流,更重要的是極其隱蔽。若是天暗時行軍,對岸的敵軍很難發現!”
敲定主意,劉義真便回到略縣,去教士卒製作羊皮筏子。
相比於床弩那種稍微有些技術含量的東西,羊皮筏子的製作那更是沒有半點難度。
最大的羊皮筏子能用六百多隻羊皮袋紮成,長二十多米,寬七米,載重可達二十到三十噸。
劉義真自然沒想著造那麼大,在幾次實驗後還是決定了用二十隻羊皮紮成羊皮筏子為最佳。
一艘艘羊皮筏子被製作好後,劉義真又找來些熟悉水性計程車卒學著駕馭這些船隻。
羊皮筏子這東西,最難的不是製作,而是掌舵者。
因為其的存在就是為了在險惡的水道中渡河,所以自然不存在“槳”這種在平穩水系中幫助掌舵者掌握方向和速度的工具。
後世的艄公都是爬在羊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靠著水浪把羊皮筏子“浪”到對岸。
這可是個技術活,一個不小心就是帶著整船人去河裡餵魚,因此在訓練了很多次後劉義真才得到不過二十名合格的艄公。
等訓練好這些艄公,已是過去五天。
“也快到時間了!”
幾天前,劉義真就派了斥候從漢水下游繞道去定軍山聯絡裴方明、朱修之,輕裝簡行下,這些斥候也是抵達了定軍山。
定軍山上柴厚士卒的狀況確實不太好。
因為缺糧,又不知道北岸的柴厚什麼時候能夠突破宋軍定的攔截。朱修之將山上的糧食寬容管控,每名士卒都只能分到一小碗淡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