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侍中多慮了。”

中書令王修此時出列反駁。

“胡人各國當中,其實並不和睦。所謂的放下成見更是無稽之談。”

王修經略關中數年,對於西面的諸多胡人國家早就如數家珍,為百官列舉起各國之間的矛盾。

“如今最強的胡夏和北魏,兩國之間有著亡國滅種的仇恨!胡夏國中更是有叱幹阿利這樣為了向北魏報復才加入胡夏的。這兩國斷然沒有合作的可能!”

“西秦與北涼間為了爭奪河西膏腴之地,同樣積怨已久。”

“而胡夏與北涼又是盟友關係,胡夏想要和西秦合作就算是違背盟約, 那赫連勃勃將處於腹背受敵的狀態。他是不會愚蠢到做出這般自毀長城的舉動!”

“所以!赫連勃勃最多拉攏來柔然,區區兩國之力,我大宋還是應付的過來!”

王修將各國的關係抽絲剝繭的挑明,這讓謝晦悻悻的退下。

不是因為王修說服了他。

事實上他怎麼說,王修怎麼反駁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天子。

謝晦的那些話是對天子說的,和前面那些人為了爭辯而爭辯不一樣。

天子只要能看清這個風險, 說不定就會動搖遷都的念頭!

謝晦傻嗎?

能靠自身才華坐上侍中的位置, 他要是傻,那天下就沒有聰明人了。

或許他不擅長政治,但他很懂天子。

能懂天子,本身就在政治鬥爭中立於了不敗之地。

所以謝晦沒有耍小聰明,在言語上佔便宜。而是將可見的風險擺在面前,希望能讓天子放棄遷都。

而事實也正如謝晦所料,端坐上方的劉義真眉宇間微不可查的也帶上幾分憂慮。

王修雖然說的也沒錯,但是……

哪怕只有一絲絲的可能,劉義真也不想把這個隨時會爆炸的雷放在自己身邊。

遷都本身就會帶來巨大的內憂。

要是還引發外患,恐怕事態會發展到誰也預想不到的方向。

“胡人……”

怎麼能讓他們減輕對劉宋的敵意?

最終,劉義真並未當場拍板御駕親征,而是先令各州郡徵調民夫運送糧草,開始戰爭準備。

本來天子派系這邊氣勢正盛,不成想突然偃旗息鼓, 讓一眾中、底層人員丈二摸不著頭腦。

但高層都知道原因。

謝晦,真的勸住了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