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前三甲(第1/2頁)
章節報錯
宗愨認真讀著給的兩段材料,心中已是明白這篇策論要考什麼。
第一段材料出自春秋名作《左傳·成公四年》。
這段主要是抨擊當時的楚國並非華夏族人,不值得信任。認為楚地雖大,卻不足以和中原禮儀之邦相比。
第二段則出自西晉文學家左思寫下的駢文漢賦《三都賦》當中的《吳都賦》。
文中的“霸王之所根柢,開國之所基趾”就足以說明作者對於楚國故地的態度。
這個時候的江南在左思眼中已經不是《左傳》當中的蠻夷之地,而是能成就萬世之基的帝王之鄉。
面對舊楚大地,世人的觀念已經有所改變。
從“楚雖大,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變成了“開國之所基趾”。這一轉變是什麼意思以宗愨的智慧自然能看得出來。
這點能看出來,再進一步是什麼意思宗愨自然能明白。
“天子不是在問楚國,而是在問胡人啊!”
想到這,宗愨臉上也有些不自然。
他是南陽人。
南陽是荊州的門戶,乃兵家必爭之地。自古以來又是膏腴之地, 資源豐富。這裡在亂世當中可想而知會經歷怎樣的戰亂。
事實上南陽迴歸漢人王朝統治的日子並沒有多長,所以在南陽這種地方的百姓早就學會了如何與胡人正確相處。
全部打殺?
肯定不行!
宗愨清晰的記得自己還是孩童時隔壁有一個村子極為仇視胡人, 每逢有胡人路過都會誘騙其到村中殺害。
後來事情敗露,這個村子被夷為平地。
然後大家更仇視胡人,又有村子襲殺胡人,胡人又來屠村,又有村子……
任其欺壓?
那更不行!
胡人就和野獸一樣,一旦你放下保護自己的武器,也就失去了最後能讓對方忌憚的東西,接下來只能等待對方更為兇殘的欺凌。
那南陽當地的百姓是怎麼過的?
宗愨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的在試卷頂部寫上三個大字——
《治胡策》。
“胡人狡詐兇殘卻又欺軟怕硬,而今之計唯有恩威並施。”
“……”
宗愨的筆尖越動越快,再不復之前回答醫術題目時的晦澀,反而是越寫越順暢,胸中計策全都躍然紙上。
胡人,不可信,但亦不可殺。
以武止戈,以文教化!
如此,可為萬全之策也!
“叮鈴鈴!叮鈴鈴!”
兩個時辰的作答時間完畢, 宗愨也悵然若失的落下最後一個字。
“此為宗愨心中所言,只是不知是否能合天子之意……”
但筆落無悔,在歷經一個多月的緊閉苦學,宗愨終於是能外出暢享金陵繁華,故此也就將答過的題目都扔在一邊,約了幾個志同道合的醫者朋友一同前往秦淮河岸遊玩。
這些醫者的卷子則被收往吏部,由吏部批閱。
僅僅千來份卷子,前面的醫術題目都有標準答案,所以閱起來都是十分迅速。
不過誰都知道最重要的還是最後一篇策論。
谷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