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元年,正月十六。

此時為期十五日的盛事終於結束。

劉義真有些疲憊的待在太極殿西殿,抱著一個暖爐在手中,而他身邊的則是剛剛升為中書令的王修。

中書省,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釋出皇帝詔書。

中書令的上一任主官為劉義真, 足見此職位的位高權重。

現在尚書省的左右僕射幾乎被劉義真架空,門下省雖有封駁之權,卻無行政權柄……

可以說,王修就是三高官官中權柄最大的一位,堪比宰相。

“這大朝會總算過去了,但是這大朝會引發的動盪,怕是要數年才能平息。”

建立往往比毀滅更難, 一套秩序的構建,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劉義真看著王修,突然想到了在關中的那些日子。

那時的關中,都籠罩在赫連勃勃的恐懼之下,治理起來更是諸多棘手的問題接踵而至,要不是王修,關中很難在短短几年內就恢復生機。

只是如今,君臣二人面對的已不是關中,而是天下。

“陛下,如今百廢俱興,不知要從何處入手。”

現在王修的擔子更重,行事也是變的謹慎起來。

所以大朝會剛過,王修便入宮來找尋劉義真。

“何處入手……”

劉義真也陷入思考。

“入手的方向很多,但唯有一點, 對世家可以稍微鬆一些。”

“王弘和謝晦都已經察覺朕的意圖,若是再逼的緊了。難保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現在劉義真最倚重的幾名大臣大部分都是寒門。

這次藉著大朝會,這些人都爬上了相當高的位置。沒必要再去盯著世家的那一畝三分地。

“首先, 還是要從推廣占城稻開始。”

還是那句話, 糧食, 是天下大計。

但即便有著優良的占城稻,也不意味著從明年開始家家戶戶都能種上這些稻種,讓大家不再餓肚子。

百姓,總是保守的。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蠢,或者說他們是壞,是刁民。

只是因為窮人的試錯成本對於他來說會出奇的高。

即便你告訴他占城稻的畝產是普通水稻的好幾倍,他依然大機率會選擇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