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斧鉞者為兵!”

“護國衛家者為兵!”

“禦敵國門外者為兵!”

劉義真的聲音震耳欲聾,讓一些府軍,包括李伏都不由自主的低下頭。

他們不是民。

而是兵。

試問若是今日朱齡石部不在場,只有關中府軍組成的守軍去抵擋胡夏大軍,他們要怎麼辦?

還要阻擋守城的同袍?

還要與同袍起衝突?

還要一走了之?

若沒有朱齡石部,或許就因為那麼一個小插曲,便被胡夏攻入蕭關,然後讓整個關中陪葬。

那樣,就真的對得起那些親人了?

要是妻兒慘死,李伏就算到了地下,還有顏面去見列祖列宗?見自己的父親?

李伏握在手中的刀“哐當”一聲掉在地上,這個鐵骨錚錚的關中大漢此刻已經是淚流滿面。

“陛下,我錯了……”

自古忠孝兩難全。

之前李伏從來不覺得是自己錯了,其他關中府軍也不認為自己錯了。

因為他們還認為自己是民,而不是兵。

兵者,就該有保家衛國,舍小家而保大家的覺悟。

“朕當年給你們這支府軍取名為【永安】,就是希望你們能帶給關中乃至天下永遠的安定。現在看來……這番號卻是叫錯了。”

聽見此言,毛德祖想要說些什麼, 卻被傅弘之拉住, 給了他一個眼神。

“沒叫錯!”

此時有府軍突然起身,眼中血絲縱橫,鼻腔內因為太激動也是留下透明的液體。

“陛下!這番號沒叫錯!我們能保衛好關中和鄉親們!”

他死死盯住劉義真:“還望陛下現在就將我們調回前線!我們絕不會在犯錯!”

其他人也相繼站起,聚攏在那人身邊,表達著自己的決心。

李伏此刻也撿起掉落在地上的刀刃,深吸一口氣後緩緩和自己的同袍們站在一起。

沒有理由,也沒有困惑。

從成為兵的那一刻起,他們的身後,不是空無一物。

劉義真轉身看了眼毛德祖,向他做出口型:

“士氣可用。”

接著,再沒有理會這些關中府兵,劉義真直接大跨步的離開。

李伏突然叫住劉義真:

“陛下,您的刀!”

劉義真頭也沒回:“暫時借你,朕那刀渴,需飲匈奴血。等你回來,再把它還給朕。”

李伏聞言握緊刀柄橫於胸前。

那便以敵血將刀餵飽,再還於天子!

————————

這章寫的很難受。就因為近期某個事件,憋了一下午加一晚上都不知道如何動筆,就很糟心。也懶得湊字數,不到兩千字就直接發了。明天爭取調整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