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的大軍是一雙隱藏在後面的鐵拳,現在不能太過分散,不然很可能打不死北魏主力。

“放心!我知道!”

“況且你以為我真就走到哪裡哪裡就能投誠不成?”

如果河北各地都如淇縣一樣的話那就算奚斤坐鎮鄴城也沒用,河北早就被宋軍收入懷中。

後來果然如傅弘之所料,繼續往東,大家都是蜷縮在城中,不和長寧鐵騎正面作戰。

傅弘之也就帶人只掃蕩城池周圍的塢堡,將裡面的糧食當做補給,多餘的也都分給周圍的百姓,讓他們帶著糧食滿載而歸。

一時間,宋軍的口碑在河北迅速打響,甚至有人跟著傅弘之的腳步,請求入伍。

這又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現在傅弘之的軍隊畢竟還是孤軍深入,只不過因為是騎兵,隨時可以撤退,如此才能在河北境中為所欲為。

要是帶著這些百姓,目標太大,反而容易被包圍。

只是就這麼放棄這些兵員傅弘之也不甘心,便表示宋軍已經在淇縣立足,想要投軍的可以去淇縣。

淇縣距離傅弘之活動的範圍並不遠,居然真的有熱血青年贏糧景從的前往淇縣,去加入到宋軍的部下。

傅弘之就這麼一路往東,邊走邊勸大家去淇縣。等到了臨近清河郡的地方乾脆讓百姓過河去找沈田子。

不光是傅弘之沿途前進的河北南部,就連河北東部的一些郡縣百姓在聽到宋軍前來的訊息也是蠢蠢欲動。

這背後甚至還有世家的影子。

他們倒不是一定篤定了宋軍可以北伐成功,畢竟自東晉以來能打到河北的幾次北伐也不是沒有。

他們只是單純想兩面投資罷了。

讓自家族人去宋軍那邊先去探探風聲,要是真的能北伐成功也能靠著自家族人的“投誠”混個面熟,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中不說能佔多大便宜,至少要儘可能保住自己大部分利益。

於是范陽盧氏、趙郡李氏,乃至清河崔氏都派去族人投靠宋軍。

這其中最悠閒的當屬渤海豪門——渤海高氏了。

高允前幾年去往關中後被劉義真帶到建康,明顯就是要重用的意思。

而劉義真被劉裕留守後方,大家都能看出這裡的意思。

劉義真發跡,高允也不會差到哪去。有這層關係後相比其他世家焦頭爛額的樣子,渤海高氏的人幾乎是彈冠相慶。

也就現在宋軍勢力還沒有抵達渤海郡,不然渤海高氏的人怕是要樂死。

反正在世家這種在危難面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境地下,河北的局勢竟然是在瞬息糜爛起來。

大批大批的精壯男子在世家的攛掇下開始前往河內郡和淇縣、青州,甚至一定程度上開始影響起奚斤對宋軍動向的判斷。

“這樣不行!”

鄴城的奚斤此時也不敢對這些百姓採取血腥暴力的鎮壓,不然萬一引起河北大量民變他便是萬死難辭。

“將河北的局勢傳信給平城!”

現在只能看中樞的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