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包括劉裕也齊刷刷看向劉義真。

劉義真和劉義隆的關係人盡皆知。

這種疏通河道的事可是大工程,沒個一年多別想完成。

算算時間,差不多也剛好是劉義真從北方回來的時候疏通河道之事就開始了,說這裡面沒有劉義真的影子傻子都不信。

見眾人都看向他,劉義真也承認了此事。

“確實是孤與弘農王商議後決定疏通河道。”

只不過劉義真原本預計的是徹底聯通淮泗和大河後再以此路運輸大批士卒。

現在劉義隆應該是還沒來得及修完,只是疏通了戰國時期魏國修建的鴻溝。

這雖然無法運輸兵力,但是運糧食還是綽綽有餘的。

劉裕聽罷看著劉義真的眼神愈發柔和,心中卻是想起了被丟在洛陽的劉義隆。

那孩子孤零零的在洛陽……

想必也不好受吧?

一時間,劉裕心中居然湧現了幾分愧疚。

徐羨之沒發現劉裕的異樣,繼續開始給劉裕說明後勤。

這其中涉及到了糧草、裝備、還有路上要徵集到用來運糧的百姓,居然是所有議題中討論最久的,一連討論了半個月才將諸多事宜定下來向各州官府傳送文書。

既然萬事俱備,現在就只欠東風。

這東風自然要由劉義真這個未來鎮守建康的主事者發起。

沒有勞煩任何人,劉義真自己就能颳起東風。

永初二年,九月戊午。

建康朝會。

司徒劉義真攜尚書左僕射徐羨之、尚書右僕射王弘、侍中謝晦等百名官員共同上表天子劉裕——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

“自晉祚傾移,五胡以北夷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

“……”

“當此之時,天運迴圈,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索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

“歸我者永安於中華,揹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汙羶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廓清,志在逐索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等其體之。如鮮卑、匈奴,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