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事了,劉裕又召集了一眾高官齊聚宮室。

司徒、中書監劉義真。

尚書左僕射徐羨之。

尚書右僕射王弘。

侍中謝晦。

中書令傅亮。

護軍將軍檀道濟。

丹陽尹蔡廓

……

還有劉裕一直仰仗的諸多幕僚,全部都被召入皇宮。

這種仗勢就連每年的大朝儀都多有不如。

但一旦聚集,就意味著必有大事發生。

坐在龍椅上的劉裕此刻居然是有些小小的緊張。

因為他們要完成一件自古以來從未成功的壯舉——

北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北伐有什麼理由嗎?

沒有。

只要有實力,就要打,就要恢復祖宗故土。

北伐,從來都是最大的政治正確。

劉裕的首席戰略家謝晦向劉裕進言:“北伐事大,需有完全之策。臣等日思夜寐,坐定戰略,請陛下一略。”

從北到南一般有三條路。

一條是從關中直取襄陽,攻破西面防線,從荊州順流而下。

一條是從洛陽進入中原腹地,兵臨兩淮,封鎖長江。

還有一條則是從青州破彭城,走廣陵,滅江東。

同理——

從南方到北方也有三條路線。

從關中出兵渡過蒲阪搶佔河東,繼而向北包圍晉陽。

從河南的洛陽、滑臺的渡口過大河,入河內,掃蕩河北。

還有一條是從青州的濟水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