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迅速崛起(加更15)(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五名州刺史的位置劉義真等人肯定也早早分配好,名額壓根不會給別人。
順道,劉義真出面表朱齡石為陝州刺史。
對朱齡石這種位高權重的將軍來說,加不加封都一樣,但好歹是給對方示好。
劉義隆的心腹王華、王曇首分別被劉義真表為鄭州刺史和許州刺史。
這也算是順便給琅琊王氏的彩禮。
剩下的亳州刺史被劉裕拿走,這是必要的表態。
劉裕在這個位置上舉薦了自己的心腹,同時也是寒門出身的何尚之。
至於湘州刺史則交給了謝晦,他舉薦了自己的族人謝弘微(本名謝密,字弘微。但謝弘微少年成為孤兒,十歲的時候,過繼給了堂叔謝峻,他的名字犯了所過繼家中的忌諱,所以以字行世。)為湘州刺史。
這五人算是第一個吃這螃蟹的人,也將會是最後吃螃蟹的人。
劉義真在中樞,未來肯定會對各州繼續進行肢解,從未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後面各州的勢力劃分肯定會越來越小,州長官的權柄也會越來越小。
現在大家看到這“州刺史”的職務還眼饞,認為還是以前的“兩千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州刺史遲早會被取代。
所以現在如果不當上刺史刷一刷履歷,以後基本也沒什麼機會。
隨著幾州的分出,劉義真派系的勢力在飛速膨脹。
在外,有王修、王華、王曇首這種封疆大吏。
在內,有鄭獻之、殷景仁、劉湛為首的北方世家支援。
軍事上有傅弘之、毛德祖的府兵。
私人幕府中也有王買德、高允這等大才。
拋去劉裕這個最大的保護傘,劉義真僅憑現在的勢力也足以在中樞中站穩腳跟。
可以說瞬息間,朝堂中就多出一位巨頭。
就在眾人期待這,或者說擔心著劉義真大權在握之後要做什麼的時候。
劉義真居然突然……萎了?
一個當上丹陽尹之後就朝著世家燒火的劉義真在強勢入住中樞後居然沒有大肆打擊其他勢力?
劉義真在上任後,對於中樞的事其實反而不是那麼上心,而是將注意力都放在揚州刺史上面。
自上任以來劉義真在高允的輔佐下逐漸對揚州的戶籍錢糧進行了歸納整理,揪出不少碩鼠。
這些空出來的位置劉義真也沒有一個勁的扶持自己人上位,而是憑功績德行選拔官吏,頗有一股“唯才是舉”的味道。
眾人雖然不理解劉義真的行為,但劉義真沒有繼續搞事也是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不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