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是建城,不知道的還以為劉義真在修村子呢。

“沒關係!新長安可以分期建設嘛!”

“現在就叫一期工程,後面還有二期、三期,慢慢來!”

劉義真又不急著住進新長安,只是藉著“修新長安”的幌子提高關中百姓的動員能力還有進行租庸調製制度政策的試點,新長安慢慢修就是。

可很快問題就接踵而至。

首先是百姓管理問題。

關中民風彪悍,十萬精壯男子聚在一起,怎麼可能會不出事?

三天不到,就有打鬥出現命案的。

而事情的起因只是兩個人的口角之爭。

這件事情引起劉義真的警覺。

最後他承認這還是方案決策出了問題,不應該讓十萬人同時服役。這樣會使一個個小矛盾隱藏起來並快速積累,最後演變成大問題。

劉義真也不是知錯不改的人,何況現在本身就是在試錯階段,沒什麼不好承認的。

現在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早發現早處理便是。

在認識到錯誤後很果斷的召集王修等人修改計劃。

在幾番商議下最終決定暫時讓一些百姓停止勞役。

如此,十萬人很快就變成五萬,後來又變成三萬,這讓朱齡石的指揮壓力驟減。也讓一些問題迎刃而解。

其次,便是衛生問題。

幾萬大老爺們在一起,那衛生條件可想而知。其中不知道會滋生多少細菌,劉義真幾乎是每天都要強調喝開水和消毒的重要性。

一旦出現什麼傳染疾病,劉義真就可以和他的關中說再見了。

第三則是百姓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這也是劉義真最頭疼的點。

按理說“租庸調製”裡面規定了只要多服勞役就可以減免相應的賦稅,可百姓對此並不感冒。

經過劉義真幾番親自調研,走訪,劉義真才明白一件事。

不是大家對租庸調製不積極,而是對修新長安不積極。

那些在其他地方修繕水利的百姓,好歹知道自己勞動的意義是為了可以讓自家或者同村田地有更好的守成。

但是修一座冷冰冰的城池卻讓這些百姓大為不解。

這是普通百姓眼光的侷限性,和他們講大道理是講不通的。

無奈,劉義真只得親自出面釋出告示:

凡勞役為修建新長安者,皆可得到一間民舍。

這條告示一出,百姓的積極性果然再次升起。

漢長安的居住條件確實不行,要是能免費換一個新的居所,大家還是很樂意的。

終於,在如此磕磕絆絆的情況下,修築新長安的工程開始走上正軌,這也意味著租庸調製確實是可施行的政策,這個時代有它生長的土壤。

而連續“跑基層”的劉義真這幾天也是遭了不少罪,不但面板曬黑了八度,人看起來也沒什麼精神。

好在營養跟得上,所以劉義真身上開始隆起一塊塊結實的肌肉。

這天劉義真精神萎靡的正在吃飯,卻見同樣黑了不少都王買德拿著一塊青磚找她。

王買德拿著轉在劉義真面前沒多說話,只是用力一掰,就斷成兩截。

這讓劉義真勃然大怒。

黑心建築商欺負到老子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