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天上掉餡餅(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租庸調製》的文書散發到關中各郡州縣人們對這新奇的稅法都有些好奇。
好在隨著文書散發到各郡縣的還有配套的“輔助教材”,即簡單的數字圖表。
現在能當官的基本都是世家子弟,世家子弟又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對於比算籌簡單的數字圖表他們學的也不慢,所以對於政策的各項指標他們都能很清楚的接受並傳遞給百姓。
百姓們其實也聽不大懂,這時有良心的官吏就會幫他們算一筆賬,告訴他們租庸調製可以讓他們免去很多雜七雜八的賦稅,甚至可以用勞役代替賦稅。
若是沒有良心的官吏不講,百姓也不在意。
他們只知道自己以及自己的兒子能分到田。
這就夠了。
相比於只能逆來順受的百姓,世家們同樣對這項政令開始研究。
他們研究的不是這套賦稅法有多麼先進,而是再考慮怎麼逃稅。
“租庸調製,這個“調”用的好啊!”
“調”即按照土地所得收益來徵稅,世家有一萬種方法把自家田地的收成降為最低。
還有租庸調製裡規定可以用財物代替勞役,這點基本上就是為世家量身定做的。
尋常百姓交完一般的田租基本就只夠自己溫飽,哪來的閒錢交錢給自己免勞役?
所以這套稅法在世家眼中也沒那麼恐怖,相反還有不少可利用空間,也就或明或暗的開始助力租庸調製的推廣與施行。
其實租庸調製本就是李唐初期那個關隴集團強盛時期誕生的產物,它雖然一定程度上限值了世家,但對於世家在更多方面還是大開綠燈。只要現在的關中世家不傻,他們沒道理拒絕這套稅法。
隨著新政的推行和春耕的逐漸結束,關中終於是在長年累月的戰爭陰影下恢復了一絲活力。
而劉義真也開始繼續自己的大工程——
新修長安。
新長安的地址,其他人可能要經歷大量的考察才能決定,但劉義真閉著眼睛都能找到。
那就是漢長安城東南二十里的龍首原之南。
未來唐長安的所在地。
這裡是灞、滻、潏三河之間最平坦的地帶,東西都有河流,地勢略高,是建城的不二之選。
至於建城方案劉義真更是白嫖。
後世雖然沒有宇文愷的原稿流傳下去,但北宋名士呂大防曾繪製了石刻《長安圖》。
可惜這幅石刻等流傳到後世已經殘破不堪,好在於新華歷六十七年,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王樹聲團隊歷經數年苦功終於是補繪完整《長安圖》,讓唐長安時隔千年再度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圖此刻就在劉義真腦子裡,畢竟這新長安是他即將要建造的嘛。
相比於漢長安建立時期,如今的華夏文明已經是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這就意味著新長安的修建要注重很多東西。
比如科學與風水相結合……
龍首原有東西走向的六條土崗橫貫,如果從空中俯視長安,就能看出這種地面形狀很像《易經》上乾卦的六爻。
之後再按照其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的格局佈置新長安的建築。其中初九是潛龍,勿用。九二高坡是“見龍在田“,因此只能“置宮室,以當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還有一百零八坊對應天上星曜啦、坐北朝南格局啦、東西南北四靈鎮門啦。
可以說,新長安的修建本身就是一個文明高度發達的產物,這裡面蘊含的智慧是幾千年來華夏先輩的結晶。
等劉義真按照記憶中的《長安圖》把設計草圖畫出來的時候都累的半死。
他看著這張圖紙都有些唏噓。
這玩意該怎麼和王修他們解釋?
佛經、數字還能說自己從天竺搞來的,這“新長安建築格局”可是土生土長的華夏文明成果,沒有無數精研其道的大師一起苦思冥想根本不可能完成。
如果劉義真敢說這是他獨立完成的,除了謊稱“仙人託夢”那幾乎拿不出一個可以說服大家的理由。
但劉義真實在不想搞迷信那套,那和他的目標完全是南轅北轍。
“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