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昌察覺到中了埋伏後,已是肝膽俱裂。

他想要整頓軍隊,卻發現周遭的親兵幾乎瞬間跑的跑散的散。

而剛剛丟下大車逃走的晉軍士卒此時也是殺了個回馬槍,臉上漏出殘忍的微笑衝向赫連昌等人。

胡夏士卒想要跑,但因為有大車阻擋,如何能跑掉?只能是被背部的晉軍群起而攻之。

赫連昌見狀,只得是憑著高超的馬術一個人在逼仄的道路上左衝右突,單騎向北倉皇逃去。

如此,胡夏第二路偏師也算是被終結,沈田子的戰略基本已經完成。

接下里只要接收無人防守的潼關,晉軍便可沒有後顧之憂的和赫連勃勃正面一戰!

沈田子讓士卒將抓到的胡夏士卒還有從長安帶出來迷惑敵人的大車帶回去,自己和劉義真則是帶著兩千士卒快馬加鞭來到潼關。

不過讓二人意外的是此時潼關居然發生了戰鬥。

不是在西面,而是東面。

東面似乎有一支軍隊在狂攻潼關,沈田子等人沒費多少力氣就拿下潼關西面,等趕到東面時卻發現是一支舉著“劉”字大旗的晉軍。

出現在這裡,還姓“劉”的將軍,那肯定不是劉裕,而是駐守在蒲阪的劉遵考。

劉遵考年紀不大,輩分卻很高,是劉裕的族弟。屬於本事沒多大,但忠心沒什麼問題的吉祥物。所以見他居然領兵前來後連劉義真都有些詫異。

但很快,劉義真就發現自己想多了。

來的並不是劉遵考本人,他還躲在蒲阪不知道在搞什麼飛機。

這支部隊只是打著劉遵考的名號過來幫忙的而已。

就連士卒都不是劉裕給他留下的東晉北府精銳,而是劉遵考在蒲阪、河東本地召集的一些散兵遊勇。

這讓沈田子有些憤慨,但礙於劉遵考的身份,他還是沒有罵出來。

這支援軍只有三千人,領兵的是一箇中氣十足的將官。

“河東裴方明見過桂陽公、沈將軍!”

裴方明?

沈田子詢問道:“你是河東裴氏的族人?”

裴方明漏出驕傲的神色:“正是!”

在這個年代,出自豪門世家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河東裴氏在這個時代雖然不及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弘農楊氏這種頂級門閥,但也絕對是僅此於他們的第一流門閥。

就連沈田子出身的吳郡沈氏都要比河東裴氏低上一頭,所以沈田子才出此一問。

但身邊的劉義真對裴方明同樣來了興趣。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個裴方明就是後世的劉宋名將裴方明。

其戰績也很不錯,但可惜在政治鬥爭中站錯了隊,被宋文帝以貪汙罪給弄死,成為繼檀道濟後第二位死在宋文帝手上的本國大將。

反正當劉宋一朝的將領真的很悲催,不是被自己人坑死就是被上位者弄死,導致統治者有意無意的在史書上把他們的戰績給刪了個精光。就這樣明明是能力出眾、戰果豐盛的將領在後世基本上沒人記得,到後來人們整理南朝名將的時候除了那個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外幾乎找不到幾個人……

扯遠了,反正現在的裴方明還活的好好的。

裴方明對著沈田子敬佩的說:“久聞沈將軍威名,率偏師大破後秦主力,擷取後秦皇帝御駕之事至今響徹耳邊。末將奉刺史(劉遵考)之命,募集士卒後便來到潼關,本欲圍困潼關,卻發現關內敵軍主力系數不在,才下令死攻潼關。”

“將軍不愧是當時名將,居然能設法將敵軍佑出關外……”

裴方明還想繼續拍馬屁,但沈田子似乎不願攬功,他指了指劉義真:“此乃桂陽公計謀,引誘胡夏出關的法子都是他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