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這裡是真正的霸業之地。

劉裕若是走了,關中必然使得群狼環顧。

但問題是...

若要防備外賊,則必定要留下重兵把守。可若留下重兵,在關中統治未穩的情況下,誰知道這裡以後還信不信劉了呢?

不是劉裕疑心病太重,而是三國之時的鐘會之亂才過去了不到兩百年,任如今的君主再心大,也不會忘了這種先例。

要知道蜀地雖好,也不過是能偏安一隅之地而已。

可關中卻是能鑄就萬世之基的地方。

連蜀地都會讓將領心動,何況地方更好的關中?

於是劉裕乾脆便留下兩股力量相互制衡。

一股是徵虜將軍、領安西司馬、馮翊太守王鎮惡。

另一股是中兵參軍、咸陽、始平二郡太守沈田子。

這兩人中,王鎮惡出身北方大家,沈田子出自南方豪門。他二人早就已經不合。

再加上因為在攻滅後秦的戰役中,兩人都是立下了赫赫戰功,誰也不服誰,這更是激化了兩人的矛盾,可以說是針鋒對麥芒。

所以劉裕留下這兩人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自然是讓這兩個冤家牽制住對方,不給任何一人割據關中的機會。

當然,劉裕也不傻。

雖說這兩人不可能聯合起來,但也不能相互廝殺啊!

於是劉裕給兩人之間留下了一塊擋板用來給二人緩衝的餘地,這個擋板自然就是他老人家的親兒子,都督雍、涼、秦三州之河東、平陽、河北三郡諸軍事、領護西戎校尉、安西將軍、雍州刺史、桂陽縣公——劉義真。

雖然劉義真年幼,但畢竟是劉裕二子,代表了劉裕的臉面,相信王沈二將多少會剋制一下。

其實不從後世馬後炮的角度來看,劉裕的安排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既解決了外患,還化解了內憂。怎麼看都是帝王手腕的精妙之處。

可問題就是即便劉裕被稱讚為“南朝第一帝”,他也有沒辦法把握的事情。

那便是人心。

他沒想到沈田子居然敢先發制人,完全不顧後果的暗殺了王鎮惡。

這下事情大條了。

之所以留下兩將,就是為了讓二人相互制衡。

這下一邊直接沒了,那也意味著沈田子可能成了關中的“鍾會”。

於是後面延生了一系列不可控事件,代價則是關中局勢糜爛,晉軍勢力被驅除出關中,數名將星隕落,幾萬晉軍北府精銳命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