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這個自稱博士,擁有拉風頭銜的存在,聽聞林遊此言,頓時就愣住了。

“我說,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

林遊知道這有點不太禮貌,但還是一字一句地重複道。

因為這涉及到他最近思考最多的問題——當[智慧生命]和[數字生命]接連出現後,到底如何界定一個存在是“活著”,還是已經“死去”?

如果不是“強制刪除”或“自我登出”,那數字生命會死嗎?

如果被格式化呢?如果失去“意識晶片”這個承載物呢?

他有太多太多疑問。

但他又不可能找一個數字生命過來做死亡實驗,所以問題始終是問題。

可就在剛才,他從這位“博士”身上,發現了十分關鍵的線索。

博士沒有辜負他的外號,他並沒有反駁,也沒有失去理智,而是冷靜地低頭,仔細打量自己的身體。

他顯然不是在看衣服,而是透過表象,去觀察自己的本質。

片刻後,他抬起頭來,看了看自己所在的空天母艦,又看向林遊:“你在得到我們文明的火種時,這個世界還沒有意識晶片嗎?”

“這個是……火種嗎?”林遊看向頭頂那顆金色的太陽。

隨後搖搖道:“沒有,那時候這個世界的技術還停留在矽基晶片末期。”

博士的眼神立刻暗淡下來:“這樣嗎……這麼說,最後一搏,還是失敗了。”

“什麼意思?”林遊問,“可以解釋一下嗎?”

“事到如今,還有什麼不可以的。”博士嘆息著說。

“我們的文明已經毀滅了。”

“對虛擬世界的過度痴迷,釀成了這一惡果。”

“在最終時刻,我們將意識與技術打包,製造了一枚火種,用最後的能源將這枚火種投入資訊宇宙之海,寄望於這枚資訊態的火種可以漂洋過海,跨越世界之膜,抵達新世界。”

“這是一場豪賭。”

“我們希望接收到這枚火種的文明足夠先進,那麼也許,這枚承載著文明資訊的火種能再度復甦。”

“但很可惜,我們賭輸了。”

“甚至……也許在決定進行最後一搏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輸了。”

說到這裡,博士突然看向了小夢:“不過至少有一點,我們賭對了。”

“強人工智慧,確實是跨越資訊宇宙之海最好的領航員。”

“甚至……經歷了資訊宇宙之海的洗禮,她不僅沒有受到傷害,反而發生了神奇的蛻變,成為了真正的智慧生命。”

說到這裡,他的眼神又變得十分複雜:“這麼一看,好像我們文明的使命,就是為了傾盡一切,去孵化一位數字世界的神明一樣。”

這話聽上去悲涼至極。

但說出這話的博士,語氣中卻並沒有多少強烈的情感。

這本應是一件有些奇怪的事——這可是一個連創造文字都無比重視情緒的文明,在談及文明的覆滅時,又怎麼會一直這麼平靜?

但原因也很簡單:

這位博士已經死了。

此刻站在林遊面前的,是一個已經陷入停滯的存在,一具留存著記憶的數字生命標本,他早已喪失了創造和前進的可能。

至於神明一說……

林遊並不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