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遊產生了這個想法,於是他就立刻行動起來。

在會議後半程的自由座談階段,林遊便丟擲了這個想法:

如果想造一艘可以在高層大氣中活動的大型飛行器,以如今的技術為基礎,不考慮成本問題,有什麼可行性路線嗎?

如果不行,都需要突破什麼技術難點?

如果可以,那再進一步,想讓這艘大型飛行器突破大氣層,可以往返近地軌道呢?

一般來說,這種問題不會出現在頂級的學術交流會議中,反而是在科幻愛好者論壇,或者大學選修課上教授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中比較常見到。

說到底,趣味性遠大於可執行性。

但林遊的身份畢竟不同。

他未必是現今全球權利最大的科研工作者,但絕對是全球最自由的那個。

真正掌握難以估量的資源和財富,可以完全順從自己心意去做研究——這幾乎是每一個科研工作者夢寐以求的狀態,林遊已經具備了這種條件。

同時他也一次次證明過自己的實力。

這兩者一結合,你就不得不去思考:他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僅僅是出於興趣,還是真的已經動心了,打算搞個大事?

如果他真的想搞,能搞出來嗎?

萬一……要是能呢?

哪怕只是這個可能性,都讓在場諸位航天工程師認真起來,無法將其視作一個調節氣氛的閒餘話題,而是順著林遊的想法思考起了可能性。

之後的時間,這群大佬們很給面子,真的圍繞著建造這樣一艘“大型飛行器”將會遇到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思路深入聊了很久。

大家一邊聊,小夢一邊在會議廳裡將那個“大型飛行器”的影像實時繪製出來。

這個飛行器並不像林遊和小夢的那艘空天母艦——不論在體積上,還是形態上,都要保守很多。

林遊也沒有亂插話夾帶私貨,而是一直耐心地聽著,最多沒跟上思路的地方提問一下。

在這群大佬們的群策群力下,這個實時影像變得越來越大、裡面的細節也越來越清晰,大量公式和數值單位被不斷填充進去。

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會在標紅之後,註釋上可能的解決方案與實驗思路。

在場的大夏工程師們更是尤為用心,很多人已經開啟輔助軟體,一邊思考一邊驗算了。

最後還是時間超過太多,已經到了午飯時間,這場奇特的交流才宣告結束。

結束之前,林遊還散了一輪數字名片,對現場的海外頂尖航天工程師們挖起了牆角。

這動作看得賀朋眼皮直跳。

原本只要有航天工程師動心移民,就肯定會進大夏航天院,但林遊這麼一插手,那就不太好說了……

雖說現在雲夢還沒有航天相關的業務,但林遊真想幹,那就可以有。

大夏航天院還是雲夢?

這選擇光是出現,就足夠讓一些人頭疼了。

航天院的工程師們臉色也有點古怪——好傢伙,我們想著你可以在航天領域做點貢獻,說不定還能加入航天院一起共事。

你倒好,直接就開始挖牆角了?

你哪怕私下裡挖呢?!

*

林遊沒在意這個。

在他看來,自己只要不挖航天院的工程師就好了,剩下的就看緣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