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遊沒有急著做決定,而是先埋頭把技術資料大致過了一遍,想驗證一下第二個選項究竟是否可行。闌

如果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樣,能靠著分支技術革了當前晶片產業的命,那毫無疑問收益巨大,風險也最可控。

如果未來要進一步製造意識晶片,前置技術也必不可少。

但花了很長時間梳理後,林遊才發現——

自己的想法太理想化了。

技術不是生硬的加減法,意識晶片的製造,也不是簡單的「人工蛋白質石墨烯晶片」。

它並不是模組化的。

——恰恰相反,意識晶片是一個結構極度嚴密的整體,任何一處改動,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並不是他想拆一部分出來,就能拆一部分出來的。闌

能拆出來用的,似乎也只有石墨烯晶片的一些基礎技術。

這些技術放在現在,仍然擁有極高價值。

但這價值在於後續的研究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

因為它遠遠不夠製造一套石墨烯晶片出來——如果放棄人工蛋白,連電路設計都要推到重來。

如果想造出一枚石墨烯晶片,搞一場晶片革命,那就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去學習相關技術,投資實驗室,招募人才,帶隊攻關。

就算做出來,最初的一代石墨烯晶片,在效能上也不可能超越當前發展到極致的矽基晶片。

還得再最佳化個一兩代,才能全面洗牌如今的全球晶片產業。闌

相比於驚人的收益,這點投入當然不算什麼。

但這種超大技術團隊群策群力,做技術攻關,對林游來說,就太過於複雜和麻煩了。

更別提他一直到現在為止,對晶片研發都一竅不通。

——手上這份意識晶片的技術資料,想完全看懂吃透,都還需要大量時間去學習。

所以研究分支技術這條路,可以走,但林遊不打算自己走。

拿出來作為技術入股,躺著賺專利費,才是最符合他鹹魚性格的做法。

*闌

「那就只能,先走第三條路了。」林遊終於做出決定。

反正徹底封存不管是不可能的。

林遊一直記得一個關於「安全宣告」故事——

三體人要入侵地球,人類需要降低光速,製造「黑域」來表示自己的無害,釋出【安全宣告】。

【鑑於大環境如此,

但在研究如何降低光速的過程中,人類發現了製造光速飛船的【曲率驅動發動機】技術萌芽。

可因為擔心曲率引擎發動時留下的航跡,會更容易引發未知打擊,以及擔心有人乘坐光速飛船逃跑,會對人心和輿論產生打擊,這項技術便被叫停了。

直到最後毀滅性的打擊來臨,人類才知道:【曲率引擎】就是【安全宣告】的前置技術。闌

….

正是因為叫停了【曲率引擎】的研究,才導致了【安全宣告】沒能研發成功。

這個故事以地球文明毀滅為代價,生動講述了[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的道理。

這個故事是假的,道理卻是真實的。

因為現實中已經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核裂變技術製造了核彈,也製造了核電站。

嗎啡促進了醫學的進步,也摧毀了無數家庭。

……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