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真的可以完全擺脫對現實影星的依賴,甚至很多幕後工作者也可以省去。

在這種情況下,這兩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必然低到驚人。

就眼前來看,對影視行業的衝擊還不會太強,因為這兩部電影成本低,是因為那些成本都在製作遊戲的時候投入過了,電影不過是“周邊”產品。

如果想要從零開始製作一部新電影,那場景、人物、特效的製作,同樣要花費大量成本。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雲夢的資料庫越來越豐富,這種成本必然會不斷下降。

也許在未來,價效比最高的電影製作方式,都是在虛擬世界裡製作?

——當然,前提是雲夢願意為出品方提供這個許可權。

《電影週刊》資深記者聶光堯,第一時間轉發這個訊息,並進行了長篇評論——

“以雲夢驚人的發展速度,如果林遊有意顛覆當前的電影製作模式,那麼很可能在半年之內,影視行業就會迎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影幕後工作者們不需要擔心,你們的經驗是不可取代的,即使在虛擬世界,也可以繼續發揮價值,甚至有先進的技術支援,工作可能還會更輕鬆。”

“演技精湛的演員們,同樣不需要擔心。我相信,為虛擬人物製作精細複雜、有層次、有深度的表演,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比找演員更高、更費心思。”

“但是,如果不需要太複雜的演技,只需要負責養眼的俊男美女角色,那麼虛擬人物,應該不難勝任。”

“演員再帥再漂亮,還能比人工創造出來的虛擬人物更好看嗎?”

“所以各位年輕的演員們,如果想要在這個行業中長久發展下去,不被虛擬人物所取代,那麼好好鑽研演技,也許是唯一的出路。”

聶光堯的長篇評論,顯然帶有大量主觀意識,主要目的是勸戒業內的年輕演員好好提升演技。

但他的預測,確實也不無道理。

一個現成的證據是:並非遊戲“周邊電影”,而是含有大量原創內容的“二創電影”——《威剋夫婦》,已經處在收尾階段。

這部電影的製作組,全都是玩家。

目前投入的直接成本為:0。

所有參與的玩家,全都沒有工資,義務參與,為愛發電。

拍攝工具,系統自帶。

場地和道具,八成靠搶。

當然,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所有東西用完都會還回去,所以明明是“借”。

相比於《刺客聯盟》和《疾速追殺》這兩部由雲夢製作的電影,等到《威剋夫婦》上映,那才是真正顛覆影視行業觀念的時候!

只是很可惜,《威剋夫婦》不太可能在現實中上映。

因為它的製作組都是流動的,各種版權關係也亂七八糟——光背景音樂一項,前後就有8個作曲者參與進來。

如果全程都不收費,那好說,大家為愛發電嘛。

但要是打算在現實中上映,真的商業化,那很多事情就有得扯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