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準確的說,是雙方在尋找核彈控制器的時候,英國的偵察玩家發現了印度玩家。

說來離譜,印度玩家的千人軍團,是沒有偵察兵的。

跑得比較快,距離大部隊有些遠的玩家很多,但那是因為他們沒什麼集體概念,大部隊本來就比較散。

就算看到的外國玩家,也就吆喝一嗓子,壓根沒有“匯總情報”這個概念。

從高空向下俯瞰,整個印度玩家的“軍陣”,就像一個攤開的大餅。

甚至這個大餅攤得也不太均勻……

但這並不會影響他們的戰鬥力。

——至少他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在跟英國玩家撞上之後,雙方都謹慎的沒有開槍。

英國玩家雖然心裡完全看不起對方,但國戰積分排行榜上,他們t3第一,印度t3第二。

不管原因是什麼,分數放在這裡,最起碼的謹慎不能沒有。

而印度玩家——

“啊!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加上覆雜的歷史淵源,雙方最終一槍未開,就順利達成了結盟。

比狠狠做過一場才結盟的奧地利和匈牙利要順利得多。

“這就……結盟了??”

“有病吧?”

“你們的血氣呢??”

……

直播間彈幕瞬間被各種各樣的問號所充斥。

顯然,這個發展方式,讓期待著雙方大戰一場的大夏玩家和直播間觀眾都大跌眼鏡。

在大夏的玩家看來,自己的國家被人殖民那麼久,國民被奴役,還被掠奪了數之不盡的資源和財富,後來哪怕成功獨立,也因為對方的險惡用心,在獨立過程中付出了血的代價。

即使到現在,也要面對複雜的地緣政治問題。

這不管怎麼看,也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吧?

哪怕不巧遇,也得滿世界找他們殺過去才對!

但印度玩家似乎完全沒那個想法,就這麼澹定地和英國人結盟了。

不過,結盟歸結盟,並不代表雙方相處得很融洽。

——也就是雙方沒有直接打起來而已。

實際上,雙方的矛盾和爭執就沒停下來過,印度玩家不停地向英國玩家提“建議”,老想在結盟中體現出自己的重要性。

在印度玩家看來,“要不是我們沒有指揮,早接過你們的指揮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