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永遠不要低估玩家(第2/3頁)
章節報錯
技術上雲夢沒有問題,目的上林遊也沒打算偷雞。
所以調查論證的過程,無非就是多一些流程,調查小組來雲夢看看問問,做一下實驗。
不可能出現意外。
看到這個好訊息,林遊心情大好,快步走到員工們的身邊,觀察起她們的進度。
小椿正和幾名女員工一起,在製作【植物方塊】的外觀紋理。
在小椿的手下,【植物方塊】並非千篇一律,而是有著【青草方塊】、【苔蘚方塊】、【灌木方塊】、【喬木方塊】、【樹葉方塊】……等等眾多的外觀。
這種“一種方塊,多種外觀”的理念,也貫徹在大量其它的方塊中。
甚至同一種外觀,還有不同的紋理變化。
——當然,這種變化就不需要單獨設計了,大多都可以透過演算法來生成和調整,能省下不少工作量。
此時小椿和幾名員工在做的,就是為在【植物方塊】的表面,設計綠色植物。
不是把植物畫在方塊的表面,而是真實的從方塊表面生長出來,一直長到距離方塊表面一掌高的位置。
林遊看看這個方塊,又看了看邊上設計中的【黑曜石方塊】:黝黑的表層岩石下,熔岩的軌跡不時發亮流動,明滅不定。
再回頭看看身後的一排【木頭方塊】,根據樹木種類的不同,樹皮質感也完全不同。
但不論是哪種,方塊表面那粗糲的樹皮和溝溝壑壑,都極其細膩,摸上去彷佛能感受到歲月風霜的侵襲。
還有製作中的【雪方塊】,林遊湊近之後,甚至能看到一些還沒有完全融化的雪花,有著清晰精緻的六瓣扇面。
……
林遊看著這些製作中方塊,頭一回擔心起了蜃樓的效能……
“椿姐,這些方塊在動態材質調整下,最低效果是什麼樣子?”
“最低?”小椿聽到這個問題有點意外。
她不解的看了一眼林遊:“蜃樓連大都會都能流暢執行,現在只是堆方塊,應該不需要降低材質吧?”
林遊搖搖頭。
“大都市流暢執行的範圍,其實只在以玩家為中心的一公里半徑內。超出這個範圍,不僅建模會模湖,所有功能和機制,全都會暫停,以降低裝置壓力。”
《仙木奇緣》
值得一提的是:單人和多人的大都會,執行機制是不一樣的。
基於虛擬世界的構建根基,只要伺服器演算法互動頂得住,大都會可以無限往裡面進人。
人越多,就意味著越多閒置的神經突觸參與進來,貢獻模湖算力,主機那邊的壓力反倒越小。
而且從腦發育角度來說,讓閒置的腦神經在合理範圍內有限制地動起來,還有促進兒童腦神經發育,預防成人老年痴呆等有益作用。
但單人遊戲就不行了。
單人狀態下,對大腦模湖算力的使用,是非常剋制的——儘管看上去仍然很驚人,但那純粹是大腦在這方面優勢太大。
而且還有一個很容易忽略的點:大都會的建築,可不是真的一塊塊磚頭壘起來的。
很多建築根本就是“一體成型”的,其實並不太佔用算力。
只有受到破壞的時候,才會透過即時運算,給出反饋效果。
但玩家在玩《方塊世界(暫定)》的時候,每一座建築,都是一個個方塊作為“磚石”,壘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