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遊敢說出這種話,自然不是信口開河,甚至不能算臨時起意。

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孔信生帶領的團隊,能自行解決讓語言障礙者開口說話的難題。

雖然一直在忙各種各樣的事,但他也沒有拋下這個難題不管。

透過對蜃樓主機和專注頭環的技術進行深度挖掘和延展思考,他其實想到了一個辦法。

只是這個辦法並不聰明,有點大力出奇跡的意思。

眾所周知,當你找不到合適的濾網,從一堆沙子裡找出幾粒金沙。

那麼你也可以把所有的沙子一粒一粒的過一下手。

只要全都過一邊,你總能找到其中隱藏的金沙。

而且你還能再把找到的金沙扔回去,再一粒一粒的找一遍。

如此循回往復,直到你對“找金沙”這件事熟能生巧,可以做到一捧沙子從天而降的瞬間,從裡面準確地摘出來其中的幾粒金沙。

事情也就完成了。

儘管你還是沒有製造出一張合適的濾網,但這已經不妨礙你找出金沙了。

同理:將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產生的那些不可識別的神經活動資料,也收集起來。

再讓義肢公司那邊招募志願者,進行明確的“思考”訊號收集工作。

最後把兩邊的資料進行篩選和對比分析,必然能找出“想”這一部分的神經活動特徵。

這些特徵想要完全破譯,林遊是感覺不太可能。

但是單純把其中的跟“語言”、“動作”關聯的部分,也即是“想說的話”,“想讓身體做的動作”這些破譯出來,肯定是可以的。

前者,可以做到讓兩個人不用開口,就進行語言溝通。

後者,可以做到兩名玩家同步自己關於動作的想法,進而順利地協同操作巨型機甲戰鬥。

當然,這裡還有個問題。

這種“破譯”,並不是真正的破譯,而是一種“偽破譯”,他是跟資料收集時的“語言”有強關聯的。

換言之,在漢語區搞出來的技術,只能在漢語區用,並不能全世界通行。

沒辦法,不研究本質,純靠蠻力去做,有缺陷是很正常的。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是另類的公平了。

至於如何操作,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不引起玩家對隱私問題的過度擔憂,就需要一些技巧了。

賀朋雖然從林遊嘴裡聽到了“很長時間”這樣的詞,但他其實並不太放在心上。

此時他非常的樂觀。

原因也很簡單:林遊以前的研究速度實在太離譜了。

這讓賀朋覺得,林遊口中的“很長時間”,說不定也就是“一星期變兩星期”這樣,最多可能也就“一個月”。

但是他不知道,這次是真的要很長時間……

*

在林遊看著不斷重複的遊戲倉驗證流程,倍感無聊枯燥時,《樂園》遊戲內,正在出現新的變化。

伴隨著大家對賽道的適應,在很多玩家的心裡,新鮮感漸漸消退,競技心態逐漸佔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