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再次唸叨一遍,屋裡眾人好奇,靜心凝神細聽,果然是好詩。

“慷慨激揚的報國熱忱,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寫此詩的人,必定是德才兼備、德高望重的老英雄!這首詩一讀,立馬讓我頭也不痛了,氣也消了!還是丁夫人懂我啊!荀令君你也看看,好詩啊,真是好詩!”曹操認真品讀,非常高興,把華佗涼在一邊不再管。

看向送信的老僕人,曹操上前扶他起來,又親自拉他坐下,輕聲道:“老秦啊,丁夫人送來此詩,可有什麼交代?”

老僕人秦老頭,不敢坐,又被曹操硬拉著坐下,只好解釋到:“老爺,此詩乃是一位15歲少年所作,丁夫人叫老僕送來給老爺,並讓老僕轉告老爺,這少年是你的兒子,問你是否要見他?”

啪!

此時書簡傳到卞夫人手上,曹丕和曹植圍著觀看。聽聞這詩是曹操的外面兒子所作,大驚之下書簡掉落。

曹操轉頭看了眼,沒說什麼。他也好奇,疑惑道:“我的兒子?老秦啊,具體怎麼回事,速速道來?”

老僕人接過曹操親自遞過來的茶,喝了一口後,緩緩道:

“一年前,丁夫人與老僕在清虛觀門口見到那少年,他體弱多病、雙腿癱瘓,依靠輪椅行動,但他的樣子,與老爺年少時一模一樣!

夫人收留了他,一番打聽才知道,其母是某戶人家的丫鬟。家主被董卓通緝後,家裡僕人丫鬟全部逃亡。

他就是逃亡期間出生,落下體弱多病的底子。母子顛沛流離多年,其母在他六歲時病故,他便先後投身寺廟或者道觀或者乞討,艱難求生至今。

聽其口音,知道是中牟縣一帶的人,又加上其與老爺一模一樣的相貌,丁夫人才確定他是老爺的兒子,猜測是老爺在中牟縣陳宮家暫避的那一晚留下的種。後來老爺和陳宮一起逃亡,他們母子便流落他鄉多年。

那孩子只知道母親的一些情況,完全不知父親是誰。見其可憐,丁夫人收他為義子,並取名曹文,卻沒有告之他的身世。

直到上個月,這孩子作出了這首詩!

而且這首詩的倒數第二字,是‘大漢’的‘漢’!

竹簡上的‘汗’是丁夫人塗改後的。

丁夫人發現這孩子才華蓋世,卻心向漢室,為恐將來父子相殘,特意讓老僕來稟告老爺,問老爺要不要見一見這孩子?”

此時,不但曹操驚呆了,卞夫人和曹丕、曹植,以及滿堂大臣,全都目瞪口呆。

這故事,真夠離奇!

驚得他們說不出話來,這才沒打斷老僕的故事。

“雙腿癱瘓......顛沛流離.....才華蓋世......心向漢室......我的兒子?”曹操喃喃自語。

要回卞夫人手上的竹簡,再看一遍,“辛苦遭逢”、“風飄絮”、“身世浮沉”,的確是講述他顛沛流離的生活。

“山河破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清”,的確又是憂國憂民、心向漢室。

曹操回憶多年前在中牟縣的經歷:“那時,我在中牟縣被抓,是陳宮釋放了我,並在府裡招待一晚後一起逃亡。那一晚,好像是有一個清秀的丫鬟暖床......老秦,他很像我年少的時候?”

“是的,老爺,外貌簡直一模一樣啊!這孩子心地善良,這一年侍奉丁夫人猶如親生母親般!”老僕人很喜歡這個少年,為他說好話。

“好,明天我派人送老秦回去,並帶那孩子來許昌看看!”曹操安頓好老秦休息,想起華佗還在,於是說道:

“華神醫,我不用你治!我兒子的一首詩,便將我的頭痛治好了!來人,將華佗押送許都大牢,讓滿寵嚴審!”

當夜,華佗熬不住滿寵的酷刑,死於許都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