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

周瑜聽完大聲稱讚:“好詩啊!是這洛神甄姬所寫嗎?”

呂蒙搖搖頭,看著宴會上被這詩詞驚豔的眾人。但呂蒙並不打算細說,孫權知道就好,於是岔開話題回答道:

“這詩詞是寫洛神之美。

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大戰,必定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中原和北方,去年抽調大軍大戰,農耕全部受到影響,今年肯定是大饑荒。易子相食的慘狀,即將在冀州大地出現。

臣請主公加大運兵船建設,準備糧草,等待時機到來,便遷移北方百姓,也包括這個洛神甄姬!”

“準!”孫權沒等其他人發表意見,便同意了。

當天宴會散去後,孫權寫了一封信,託華歆帶去許昌給曹操。

此時,在襄陽城外三十里的隆中草廬裡,諸葛瑾從門外士卒手裡接過竹簡,快速看了起來。

這是江東發來的信件。

諸葛瑾看完之後,便陷入短暫的恍惚之中。

旁邊諸葛亮、徐庶、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幾人也在。

他們都是客居荊州,在這過年期間無處可去,便受諸葛亮之邀請,前來共聚。

眾人留意到諸葛瑾的變化,卻又不好多問。

徐庶看著百戰精兵離去,嘆息道:“這二百士卒,可都是江東的百戰精兵啊。他們護送子瑜兄回到荊州,想必子瑜兄在江東過得還不錯吧。”

諸葛亮看了一眼兄長諸葛瑾那沉思的樣子,搖著羽扇淡淡一笑道:

“兄長為會稽郡代校尉,掌握1300士卒,其中一千為普通郡兵,最後三百為百戰精兵,外面那些便是。”

徐庶奇怪起來,好奇問道:

“以子瑜兄大才,一郡校尉而已,當是能夠勝任。只是有三處奇怪的地方,一者,江東世家眾多,子瑜兄剛去江東就擔此要職,可見吳侯孫權有魄力也有眼力慧眼識人,

二者,校尉便是校尉,就算是都尉也好理解,為何是’代’校尉?

三者,百戰精兵是何等珍貴,子瑜兄短短時間可練不出這等精兵,三百精兵又是從何而來?”

諸葛亮再次一笑,看向諸葛瑾,說道:

“這三個問題好呀,還是兄長自己解釋吧,亮也想知道這三個問題的答案。”

諸葛瑾飲一口杯中茶,平靜得回答:“這三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外面那些精兵是呂蒙的,我那代校尉之職也是呂蒙交給我的。”

“呂蒙?那個在孫策遇刺前勸孫策傳位的呂蒙?那個出海尋到天材地寶的呂蒙?那個海外歸來後,身高已達九尺,神力無雙的呂蒙?”石廣元好奇插話。

“那個據說夢中通篇背誦《周易》的呂蒙?”孟公威也聽聞此事。

“那個15歲便跟著小霸王孫策打山越、攻江東的年輕小將?”崔州平不甘示弱,也說出一個故事。

“那個偷皖城、破黃祖的呂蒙?他年紀輕輕,不但手握重兵,但又不貪戀權勢的呂蒙?那個喜歡擒賊先擒王的呂蒙?”徐庶也很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