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體力最好的兩千人,呂蒙親自統領。

朱桓、衛溫、諸葛直三位軍司馬,每人帶著自己的三百親衛,再挑選一千人,各自統領。

餘下一百素質最差的人,呂蒙直接發配到宋定那裡,成為了守城郡兵的一員。

呂蒙原本有一千精兵,這次孫權大方把孫暠那六千兵全給了呂蒙,再加上一千會稽郡城防兵,總共八千兵,全部受呂蒙調遣。呂蒙還只是校尉級別,卻有了中郎將級別的兵力。

呂蒙為何能從擁兵一千的別部司馬,一躍成擁兵八千的校尉,聰明人都知道。

那不是因為此次快速平定了孫暠之亂,而是擁立孫權繼位之功!

當初江東文臣們全部擁立三公子孫翊,而武將都沒表態。

但孫策卻堅定得把位置傳給了孫權。

事後,人們從服侍孫策的親兵那裡得知,是呂蒙前後兩次極力為孫權說話,才讓孫策傳位給孫權。

並且,人們還聽說,也是呂蒙,設計試探周瑜,才讓周瑜和孫權打消了隔閡,徹底鞏固了孫權的統治。

於今,呂蒙在孫暠叛亂的戰爭中立功,並且表現出強大的個人勇武和練兵統兵能力,那麼得到提拔,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此時的江東,看看手握重兵的大將有哪些。

最精銳的兩萬水軍,在水軍都督周瑜手裡,屯紮在鄱陽湖附近,防備著江夏黃祖。在孫策遇刺前,周瑜便是中護軍。孫權繼位後,周瑜成了名副其實的水軍都督,並且冊封了一個鄱陽龍君的名號。於今正在鄱陽湖訓練水軍,並且聽從呂蒙的建議,召集大量工匠改造戰船。

董襲、凌操、蔣欽為周瑜手下水軍大將。

最精銳的兩萬山地作戰士兵,在太史慈手裡,駐紮在豫章和廬陵地區,防備著荊南的劉磐和黃忠。太史慈也被冊封為西海龍君,如今在山裡收編山越軍民,向著更南、更西邊慢慢拓展。

再接著就是督軍中郎將徐琨,名義上統兵兩萬,駐紮在吳郡,護衛在孫權周圍。但徐琨的兩萬兵,卻又被程普、黃蓋、韓當三位老將軍還有呂範,一人分走四千,徐琨自己能親自指揮的也只有四千。而且孫權身邊還有周泰、陳武、宋謙三位大將制衡著。

然本排在第四位的,是孫權的堂兄孫暠,領兵六千,鎮壓在會稽郡。但孫暠被世家大族帶到陰溝裡,稀裡糊塗帶兵圍困會稽,形同謀反奪權,最後迷途知返意識到自己的危險,帶著二百騎兵跑回老家,找孫靜庇護去了。孫暠的六千兵,如今落在呂蒙手裡。

朱桓以及衛溫、諸葛直三位司馬,如今聽命在呂蒙麾下。

排在第五位的,是如今的護越中郎將賀齊,在會稽、豫章、丹陽三郡交界處徵兵、練兵,如今可用兵力不足五千。

最後並排的幾位,便是丹陽太守吳景,吳郡太守朱治,豫章太守孫賁,廬陵太守孫輔,廬江太守李術。他們手裡有兵,但只是一兩千郡兵,戰鬥力都比較低。

傭兵八千的呂蒙,其中一半還都是精銳的百戰精兵,這一下,呂蒙便成了讓人不可小覷的領兵大將。

但呂蒙沒有輕舉妄動。

他心中有許多行動想早點完成,但現在的時機並不成熟。

首先就是這新得的六千士兵以及一千郡兵,呂蒙並沒有完全掌控他們。

這不是新兵,沒那麼好收服,得徐徐圖之、慢慢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