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三日之後,結合所有資訊,呂蒙才分析出所有原因。

原來,孫權接掌江東後,為了穩定江東,不但大量接納客居江東的名士,如諸葛瑾、步鷙等人,更是向江東的世家子弟投去大量橄欖枝,各郡大量中小職位被世家子弟佔據。

孫權又不得不採納了顧雍、張昭等人的意見,在江東施行仁政,安撫江東民心。

表面上懲治貪官汙吏,打擊惡霸,剿滅不法。

實際上,解釋權全在世家大族手裡。

而曾經跟隨孫策在江東殺人無數的孫暠,首當其衝,天天被彈劾,要求嚴懲。

但孫暠握有六千精兵,不僅是孫權堂兄,更是叔叔孫靜的長子。

孫權也想奪回堂兄手裡的兵權,但不好直接動手。

如今正好一拍即合。

由世家在前面吸引仇恨,孫權在後面假裝做好人。

明升暗降,先將孫暠從會稽校尉的實權上挪走。

雖然孫暠升了官職,但兵沒有增加,反而離開實權位置,離開郡城,大軍糧草受到了掣肘。

後面再想控制孫暠,就容易多了。

空出一郡校尉這個實職給世家,世家大族才算是滿意。

但孫暠就不滿意了,卻也沒有其他辦法。

如今被趕走,帶一肚子火氣,臨走前來祭拜下孫策,貶損幾句孫權,扶了下大喬,又被呂蒙欺辱,火氣就更大了!

但孫暠也知道自己孟浪了,理虧,也不好直接去找呂蒙麻煩。

回到自己的地盤後,孫暠越想越氣,索性連夜帶著大軍出發,前往駐地,會稽郡北邊的烏程縣。

那裡有宗賊下山作亂,孫暠被派往那裡剿滅。

孫暠大軍的糧草,由新任會稽校尉負責運送,那是江東四大世家中的張家子弟,這次由張昭舉薦,實則是張昭投桃報李。

張昭與江東世家中的張家沒有直接關係,但江東世家都支援張昭的工作,服從張昭政令,張昭自然也就需要偏向江東世家,不然他這個長史定要被架空,幹不了事。

壞就壞在這位新任的會稽校尉,不但與孫暠有仇,還不顧大局,故意不發糧草,導致孫暠的大軍在山裡餓肚子,反而被山越賊眾逼退了回來。

失去理智的孫暠,如是放棄山越,回頭包圍會稽郡。

七月的時候,在丹徒山練兵的呂蒙,收到孫暠兵圍會稽郡的訊息。

那時離孫暠在孫策靈堂輕薄大喬,才過去一個多月。

這一個多月以來,呂蒙將紅纓槍在自己的一千部曲和孫尚香的三百女兵裡,全部普及了,並且教會了他們紅纓槍的基本作戰技巧。

適合大軍使用的,永遠只有最基本的“攔、拿、扎”三招!

防守、格擋、反擊,三招連成一體。

普通的,直來直去的,長槍,在這紅纓槍面前,一招就被晃花眼,接著就是面臨來不及回防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