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策靈堂裡,呂蒙詳細為孫權、周瑜、程普三人解說自己的四海龍王大計。

“冊封海外之地?民間神話故事?”孫權和周瑜、程普三人大為好奇。

就連吳太夫人與大喬也對呂蒙的這些話甚是感興趣。

這個時代的民間各地,散落著一些神話故事的隻言片語,但從來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拼湊出來。

呂蒙話裡話外那些看似完整,併成體系的神話故事,真的很吸引人。

眾人反覆商討一夜,認可了其中的可取之處。

雖然是海外之地,不是大漢領土,但為避免“王”字引起的口誅筆伐,呂蒙結合腦海裡的記憶碎片,思考一番後,降了一等,改為“君”。

直到黎明破曉眾人才散去。

第二日,新吳侯,新江東之主,孫權,第一次下達命令:

第一道詔令,供奉先父孫堅為東海龍尊,先兄孫策為東海龍君,孫策之子孫浩繼承東海龍君、烏程侯。

第二道詔令,立周瑜為洞庭龍君統領水軍十萬,太史慈為西海龍君統領海軍十萬,張昭為北海丞相,顧雍為南海丞相,表奏賀齊為護越中郎將。

第三道詔令,天生我才必有用!吳侯廣邀天下棟樑,共聚江東!

聽聞此等新奇的命令,江東文武全部懵逼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所以。

第三道詔令是招賢令,大家都懂,只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太大氣豪邁了,文采非凡!

只是前兩道詔令,就看不懂了。

也不是全部不懂。

封賞自己的父親和長兄,以及長兄的兒子,畢竟江東是從他們手裡繼承下來的,只是那名號聽不懂。

封賞領兵在外的大將周瑜和太史慈,也無可厚非,但同樣是不知道那是什麼職位和名號。

張昭和顧雍,對視一番後,心中都為“丞相”二字代表的含義而興奮,但心中卻是升起疑問:

“北海在哪?”

“南海在哪?”

剛剛趕到,晚周瑜一天趕到的西南都督太史慈,更是一連三個問號:

“西海在哪?”

“龍君是什麼官職?”

“十萬兵在哪裡?”

人群之中,一些喜歡看雜書,對民間神話故事有涉獵的官員,倒是聽明白了一些,於是開始相互傳言,告知給張昭和顧雍這些人。

但更多的人,還是對這些不明就裡。

孫權也沒打算詳細說清楚。

因為不是漢朝領土,也不是漢朝編制,孫權隨便冊封,也沒人能刁難。

反而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資訊,極為龐大。

既表露了志向,也表現了大度,更是定下國策的冰山一角。

按呂蒙所說,保持點神秘,吸引更多人討論,不但更有利於廣招人才,更有利於穩定當前局勢。

神秘感有了,利益給了,誘餌下了,接下來就是坐收漁利。

往後的日子裡,個人各盡其職。

周瑜找太史慈交談一番後,就回到洞庭湖,廣招工匠,打造新式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