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大戰洛陽(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元249年八月 洛陽主帥府
鄧艾敗退洛陽,洛陽太守高俅慌忙迎入,那高俅便是陣亡於蜀中的高廉之堂兄。鄧艾歇息半日,便喚過郭淮、孫禮、高俅等一干官員商議防守蜀軍之事。高太守道:“下官已經派出細作打探,蜀軍目前還在函谷關修整,並未追擊,而從關上撤下來的軍士我們也都安置好了,下官聽說吳蜀曾揚言平分我大魏天下,得到的州城以函谷關為界,關西歸蜀,關東歸東吳。蜀軍不來乘勝追擊,莫非因為這個緣故?”鄧艾道:“確有此事,但吳蜀兩國本來便各懷鬼胎,聯盟本不可靠。我等千萬不可因為這事而大意。”郭淮便道:“依末將看,蜀國不乘機追擊有可能是為了盟約。目前蜀軍佔領武關,東吳佔據宛城,倒是和吳蜀盟約一致。昔日吳蜀因貪奪荊州而至聯盟破裂,兩敗俱傷。今日劉禪即便覬覦我洛陽,也要和東吳商議好再出兵。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可以傳下軍令,曉示居民:比上年多設花燈,添扮社火,市心中添搭兩座鰲山,照依東京體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燈五夜。教府尹點視居民,勿令缺少。相公親自行春,務要與民同樂。聞某親領一彪軍馬出城去飛虎峪駐紮,以防賊人奸計。再著李都監親引鐵騎馬軍,繞城巡邏,勿令居民驚憂。”梁中書見說大喜。眾官商議已定,隨即出榜曉諭居民。”
下為本章草稿,更新中
詩曰:
野戰攻城事不通,神謀鬼計運奇功。
星橋鐵鎖悠悠展,火樹銀花處處同。
大府忽為金璧碎,高樓翻作祝融紅。
龍群虎隊真難制,可愧中書智力窮。
話說吳用對宋江道:“今日幸喜得兄長無事,又得安太醫在寨中看視貴疾,此是梁山泊萬千之幸。比及兄長臥病之時,小生累累使人去北京探聽訊息,梁中書晝夜憂驚,只恐俺軍馬臨城。又使人直往北京城裡城外市井去處,遍貼無頭告示,曉諭居民,勿得疑慮。冤各有頭,債各有主;大軍到郡,自有對頭。因此梁中書越懷鬼胎。東京蔡太師見說降了關勝,天子之前,更不敢題;只是主張招安,大家無事。因此累累寄書與梁中書,教道且留盧俊義、石秀二人性命,好做手腳。”宋江見說,便要催趲軍馬下山,去打北京。吳用道:“即今冬盡春初,早晚元宵節近,北京年例大張燈火。我欲乘此機會,先令城中埋伏,外面驅兵大進,裡應外合,可以救難破城。”宋江道:“此計大妙!便請軍師發落。”吳用道:“為頭最要緊的是城中放火為號。你眾弟兄中誰敢與我先去城中放火?”只見階下走過一人道:“小弟願往!”眾人看時,卻是鼓上蚤時遷。時遷道:“小弟幼年間曾到北京。城內有座樓,喚做翠雲樓,樓上樓下大小有百十個閣子。眼見得元宵之夜,必然喧鬨。乘空潛地入城。正月十五日夜,盤去翠雲樓上,放起火來為號,軍師可自調人馬劫牢,此為上計。”吳用道:“我心正待如此。你明日天曉,先下山去。只在元宵夜一更時候,樓上放起火來,便是你的功勞。”時遷應允,聽令去了。吳用次日卻調解珍、解寶扮做獵戶,去北京城內官員府裡獻納野味。正月十五日夜間,只看火起為號,便去留守司前截住報事官兵。兩個聽令去了。再調杜遷、宋萬扮做糶米客人,推輛車子去城中宿歇。元宵夜只看號火起時,卻來先奪東門。“此是你兩個功勞。”兩個聽令去了。再調孔明、孔亮扮做僕者,去北京城內鬧市裡房簷下宿歇。只看樓前火起,便去往來接應。兩個聽令去了。再調李應、史進扮做客人,去北京東門外安歇。只看城中號火起時,先斬把門軍士,奪下東門,好做出路。兩個聽令去了。再調魯智深、武松扮做行腳僧行,去北京城外庵院掛搭。只看城中號火起時,便去南門外截住大軍,衝擊去路。兩個聽令去了。再調鄒淵、鄒潤扮做賣燈客人,直往北京城中尋客店安歇。只看樓中火起,便去司獄司前策應。兩個聽令去了。再調劉唐、楊雄扮作公人,直去北京州衙前宿歇。只看號火起時,便去截住一應報事人員,令他首尾不能救應。兩個聽令去了。再調公孫勝先生扮做雲遊道士,卻教凌振扮做道童跟著,將帶風火、轟天等炮數百個,直去北京城內淨處守待。只看號火起時施放。兩個聽令去了。再調張順跟隨燕青從水門裡入城,徑奔盧員外家,單捉姦夫。再調王矮虎、孫新、張青、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孃扮作三對村裡夫妻入城看燈,尋至盧俊義家中放火。再調柴進帶同樂和扮做軍官,直去蔡節級家中,要保救二人性命。調撥已定,眾頭領俱各聽令去了。各各遵依軍令,不可有誤。此是正月初頭。不說梁山泊好漢依次各各下山進發。有詩為證:
盧生石秀久幽囚,豪傑分頭去復仇。
只待上元燈火夜,一時焚卻翠雲樓。
且說北京梁中書喚過李成、聞達、王太守等一干官員商議放燈一事。梁中書道:“年例北京大張燈火,慶賞元宵,與民同樂,全似東京體例。如今被梁山泊賊人兩次侵境,只恐放燈因而惹禍。下官意欲住歇放燈,你眾官心下如何計議?”聞達便道:“想此賊人潛地退去,沒頭告示亂貼,此計是窮,必無主意。相公何必多慮。若還今年不放燈時,這廝們細作探知,必然被他恥笑。可以傳下鈞旨,曉示居民:比上年多設花燈,添扮社火,市心中添搭兩座鰲山,照依東京體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燈五夜。教府尹點視居民,勿令缺少。相公親自行春,務要與民同樂。聞某親領一彪軍馬出城去飛虎峪駐紮,以防賊人奸計。再著李都監親引鐵騎馬軍,繞城巡邏,勿令居民驚憂。”梁中書見說大喜。眾官商議已定,隨即出榜曉諭居民。
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郡,衝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只聽放燈,都來趕趁。在城坊隅巷陌,該管廂官每日點視,只得裝扮社火。豪富之家,各自去賽花燈,遠者三二百里去買,近者也過百十里之外。便有客商,年年將燈到城貨賣。家家門前紮起燈棚,都要賽掛好燈,巧樣煙火。戶內縛起山棚,擺放五色屏風炮燈,四邊都掛名人畫片並奇異古董玩器之物。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點燈。大名府留守司州橋邊搭起一座鰲山,上面盤紅黃紙龍兩條,每片鱗甲上點燈一盞,口噴淨水。去州橋河內周圍上下,點燈不計其數。銅佛寺前紮起一座鰲山,上面盤青龍一條,週迴也有千百盞花燈。翠雲樓前也紮起一座鰲山,上面盤著一條白龍,四面燈火不計其數。原來這座酒樓,名貫河北,號為第一。上有三簷滴水,雕樑繡柱,極是造得好。樓上樓下,有百十處閣子。終朝鼓樂喧天,每日笙歌聒耳。城中各處宮觀寺院佛殿法堂中,各設燈火,慶賞豐年。三瓦兩舍,更不必說。
那梁山泊探細人得了這個訊息,報上山來。吳用得知大喜,去對宋江說知備細。宋江便要親自領兵去打北京。安道全諫道:“將軍瘡口未完,切不可輕動。稍若怒氣相侵,實難痊可。”吳用道:“小生替哥哥走一遭。”隨即與鐵面孔目裴宣點撥八路軍馬:第一隊,雙鞭呼延灼引領韓滔、彭玘為前部,鎮三山黃信在後策應,都是馬軍。前者呼延灼陣上打了的是假的,故意要賺關勝,故設此計。第二隊,豹子頭林沖引領馬麟、鄧飛為前部,小李廣花榮在後策應,都是馬軍。第三隊,大刀關勝引領宣贊、郝思文為前部,病尉遲孫立在後策應,都是馬軍。第四隊,霹靂火秦明引領歐鵬、燕順為前部,青面獸楊志在後策應,都是馬軍。第五隊,卻調步軍頭領沒遮攔穆弘,將引杜興、鄭天壽。第六隊,步軍頭領黑旋風李逵將引李立、曹正。第七隊,步軍頭領插翅虎雷橫將引施恩、穆春。第八隊,步軍頭領混世魔王樊瑞將引項充、李袞。這八路馬步軍兵,各自取路,即今便要起行,毋得時刻有誤。正月十五日二更為期,都要到北京城下。馬軍、步軍一齊進發。那八路人馬依令下山。其餘頭領盡跟宋江保守山寨。有詩為證:
八路軍兵似虎狼,橫天殺氣更鷹揚。
安排蓋地遮天技,要使鰲山變殺場。
且說時遷是個飛簷走壁的人,不從正路入城,夜間越牆而過。城中客店內卻不著單身客人,他自白日在街上閒走,到晚來東嶽廟內神座底下安身。正月十三日,卻在城中往來觀看居民百姓搭縛燈棚,懸掛燈火。正看之間,只見解珍、解寶挑著野味在城中往來觀看。又撞見杜遷、宋萬兩個從瓦子裡走將出來。時遷當日先去翠雲樓上打一個踅。只見孔明披著頭髮,身穿羊裘破衣,右手拄一條杖子,左手拿個碗,醃腌臢臢在那裡求乞。見了時遷,打抹他去背後說話。時遷道:“哥哥,你這般一個漢子,紅紅白白麵皮,不象叫化的。北京做公的多,倘或被他看破,須誤了大事。哥哥可以躲閃迴避。”說不了,又見個丐者從牆邊來。看時,卻是孔亮。時遷道:“哥哥,你又露出雪也似白麵來,亦不象忍饑受餓的人。這般模樣,必然決撒。”卻才道罷,背後兩個劈角兒揪住喝道:“你三個做得好事!”回頭看時,卻是楊雄、劉唐。時遷道:“你驚殺我也!”楊雄道:“都跟我來。”帶去僻靜處埋冤道:“你三個好沒分曉!卻怎地在那裡說話?倒是我兩個看見。倘或被他眼明手快的公人看破,卻不誤了哥哥大事!我兩個都已見了弟兄們,不必再上街去。”孔明道:“鄒淵、鄒潤自在街上賣燈。魯智深、武松已在城外庵裡。再不必多說,只顧臨期各自行事。”五個說了,都出到一個寺前,正撞見一個先生從寺裡出來,喝道:“你五個在此做甚事?”眾人抬頭看時,卻是入雲龍公孫勝,背後凌振扮做道童跟著。七個人都頤指氣使,點頭會意,各自去了。
看看相近上元,梁中書先令聞大刀聞達將引軍馬出城,去飛虎峪駐紮,以防賊寇。十四日,卻令李天王李成親引鐵騎馬軍五百,全副披掛,繞城巡視。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好生晴明。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放花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值此元宵,有詩為證:
北京三五風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
銀花火樹不夜城,陸地擁出蓬萊島。
燭龍銜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時安。
五鳳羽扶雙貝闕,六鰲背駕三神山。
紅妝女立朱簾下,白麵郎騎紫騮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