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一個不小心冒犯到天威!

足足過了十幾分鍾,蘭溪才結束沉冗繁乏的演講。

他一個大學建築專業出身的莽夫,能在短短十幾個小時內記住這麼長的文言文演講稿,可想而知這次他是有多拼。

“今日,本天使有感大明深受災禍困擾,民生頓乏。”

“特為爾等送來精糧一萬石、高產高抗優質糧種一萬斤。”

“只要爾等君臣一心,官民一體;為帝者為官者廉潔自律,以身作則,恪盡職守,勵精圖治。”

“天災可破,人禍亦除!”

說完,蘭溪大手一揮。

只見一陣光華閃過,那一萬石稻穀與一萬斤紅薯、蕎麥種,就整整齊齊擺放在了廣場前。

這一手,也讓在場所有人再次高呼天威浩蕩。

先前那些還以死相諫的大臣,此刻也覺得臉上火辣辣的。

那些三教九流人士,更是恨不得立馬將今天發生事編詩作畫,甚至是寫成說書。

他們原本以為只是走走過場,可沒想到竟然能看到這麼勁爆的場面。

崇禎元年,春

上天有感大明深陷災禍水火,有天使降臨祈年殿,贈精糧萬石、良種萬斤...

當祭天大典上發生的事傳開後,不止整個大明震動,就連旁邊的大金與東瀛倭寇同樣震驚不已,小動作都少了不少。

古人最信皇權天授一說,不得不說小崇禎這一手確實妙不可言。

一時間,大明國內民心稍安,各地反叛勢力也收斂動作,變得偃旗息鼓。

小崇禎也抓住機會大力推動農業發展,造渠、培田、育種、屯糧。

有了蘭溪帶來的高產紅薯與蕎麥,僅兩三年時間各地糧倉就被填得滿滿當當。

百姓吃飽了,對朝廷的怨言也就少了,自然流民流寇也沒了。

雖然接下來的幾年間,大明境內依舊旱災不斷,但彼時的朝廷腰包豐厚,應對起來也從容不少。

而且紅薯這種作物,本身就皮實耐操。

無論是南方峻嶺山地、還是北方少水的漠原,這東西只要種下去就能產。

而且這傢伙不僅塊莖能吃,就連根葉同樣能食,簡直就是BUG級存在。

雖然歷史上明末也有一些地方種植番薯,但卻並沒有大面積推廣開來。

何況蘭溪帶去的還是經過現代科技無數次基因改良的優種紅薯,豐收之年畝產萬斤絲毫不在話下。

即便是缺水的旱澇年份,也依舊能做到畝產五六千斤。

可以說,這次的代購訂單,蘭溪從根本上解決了崇禎年間的饑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