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往往比電視報道里看到更加震撼人心,即使做好了心理準備,柳青魚還是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天不亮就出發,一直到接近黃昏,車隊才真正到達目的地。

午飯都只能在車上草草解決,車一直開了將近十個小時。

路況不好是一個方面,行程後半段都是簡易的土石路,有的地方感覺都還沒有車寬。

另一個方面是這路真的太長了,柳青魚第一次體會到望山跑死馬的無奈。

中午的時候,車上的工作人員就指著一座山告訴大家,那裡就是目的地。

大家透過遠眺,也確實能朦朦朧朧的看見,工作人員所指的地方,確實稀稀疏疏分佈著幾棟小房子。

然而就是這段距離,汽車足足開了一個下午。

停車的地方一處深山裡的小鎮,說是小鎮規模卻還不如山外的一個小村大。

一眼就能把整個小鎮看的通透,一共也沒幾戶人家。

也許是發現大家的疑惑,當地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操著一口音調奇怪的普通話解釋了起來。

這裡的人有一個傳統,喜歡在山頭上安家,可是一座山頭一共也蓋不了幾所房子,所以人員分佈異常分散。

一個村算起來可能包含了好幾座大山,串個門有時都需要走上幾個小時的山路。

而這個鎮子,算是附近幾個村的集散中心了,平時方圓百里的交易大多都在這個鎮子上。

他們住的地方被安排在了鎮上的類似村委會的地方,這裡別的沒有就是地多,大概有七八棟小木樓,所以安排幾十號人倒也不算擁擠。

據介紹,這裡就是他們這唯一可以做接待的地方了,多大的領導來了,都得住這。

走進木樓,柳青魚也算是開了眼了,一樓被隔成了一個個小房間,每個房間裡就兩樣東西,一把椅子,一張床。

那床還非常有特色的做成了v形,人睡上去感覺就像是坐著。

最誇張的是二樓,這裡的二樓不住人,只堆放著一些雜物。

剛走上去柳青魚差點被嚇得叫出聲來。

她第一次見到,房子的樓板,居然是用編的。

薄薄的竹片,密密的編成一張竹毯,這就是樓板了。踩上去還會往下沉。彷彿隨時會把樓板踩破掉下去一樣。

“這是這裡的特色,幾百年了,家家蓋房子都這樣。”工作人員解釋了起來。

“那這二樓不是浪費了嗎,都不能放重的東西。”

“哪有什麼重的東西要放啊,這裡的人家最值錢的估計就身上那身衣服了,其他傢俱啥的,都是自己去山裡找的木頭,在這不值錢,而且每家在一樓都會挖一個火塘,裡面的火常年不滅,做飯生活全是圍著那個火塘,如果不把樓板建成通氣的,煙排不出去。”

柳青魚一行人安頓下來以後,被帶到了最終目的地,附近唯一的一所小學。

小學現在已經放學了,只有兩個來支教的老師住在裡面。

看到這麼多大明星過來,可把兩人樂壞了。

兩人年紀都不打,也就二十六七歲的樣子,都是大城市的孩子,過來支教已經快兩年了。

談起這裡的情況,二人都不自覺的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