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忠直奉行君主論(第1/2頁)
章節報錯
實海上人,教義以及瑞泉寺的人還在等著越中新一批的教徒前來,但是神代忠宗可沒有給他們時間。
九千兵馬直撲照蓮寺,一路上還有姊小路等國人匯聚,一向信徒們只能退守照蓮寺。
神代忠宗圍而不攻,他派出探子佈置在飛驒與越中的邊境,不過半天, 探子來報,超過兩萬一向信徒在越中集結,正在進入飛驒。
此番九千大軍裡,有島津家的一千騎兵,由小笠原長家和森田重資率領。
神代忠宗對上條政長等人問道:“上條大人,前來支援的三千精兵可是二萬逆賊的對手?”
上條政長笑道:“呵呵呵, 一群烏合之眾罷了,不足為慮。”
小笠原長家說道:“皆是插標賣首之徒,讓在下與森田大人先行襲擾,然後上條大人領兵衝擊,必然擊敗敵軍!”
神代忠宗點頭道:“好,在下便在此處阻擋照蓮寺的敵人,越中來的敵人就拜託上條大人和小笠原大人您們了。”
上條政長等人立刻起身,率領三千精兵出戰,這些精兵都是軍役眾。
此番他們出戰,島津忠直是自己提供的錢糧。
晚上,上條政長和小笠原長家他們就見到了一向信徒的駐地,前方一片火光,吵鬧聲震耳欲聾,這正好可以掩蓋馬蹄聲。
雖然前方人山人海,不過在島津軍看來,這些人都是錢和軍功。
小笠原長家喝道:“殺,一個都不要放過!”
“咔咔類!”
這一次島津忠直可是下了死命令, 凡是參與叛亂的一向信徒不是死,就是當奴隸賣去他國,要麼就拉去礦山挖礦挖到死, 總之叛亂的信徒只有死路一條。
她之所以這麼做,那便是因為他看過的一本書《君主論》,這是一本跨時代的著作,而且出書的時間相對於現在的島津忠直來說並不久遠。
他現在手中就有一本經過翻譯的君主論。這本書成書時間是1532年,而今年是1557年,兩者之間相差二十五年時間。
這本書是忠直讓島津利久去堺町找南蠻人買的,花了他一百兩金子!
島津忠直這一次大開殺戒,是因為君主論提到一位君主被人愛戴是否比被人畏懼好一些。
不過文中的論述表明,君主的殘暴是有限的,是針對少部分人的,而過度的仁慈只會損害整個國家。
島津忠直作為信濃和飛驒新生的君主,殘暴是難免的。
所以在消滅一向信徒的同時,他赦免了山民,那些穢多和非人,讓他們取代原本在此地的村民。
那麼原本根深蒂固的關係被一掃而空,這就減少了島津忠直感化當地居民的精力。
在君主論裡提到,一個世襲君主國,人們已經習慣了君主後裔的統治,這比新的國家困難小很多。這些君主後裔只要不做的天怒人怨,他的統治就會一直延續。
除非他被外部力量推翻,比如外國入侵,被擊敗。但是,當篡權者出現意外,無力統治這片領地的時候,原本的君主後裔可以輕易的光復國土。
所以,島津忠直無法消滅一向宗的話,那就得消滅一向信徒。
而且透過斬殺這些謀反信徒,也是告訴自己的領民,謀逆者下場只有死路一條。
而且,被島津忠直攻破城池的豪族家族被滅,這也是忠直想要避免他們依靠祖輩的威望拉攏舊領地的人謀反。
如果島津忠直攻佔甲斐,那麼武田晴信的嫡系子孫是難逃厄運的。
話說回來,島津忠直如此狠手對付一向信徒,還是擔心武田晴信聯手一向宗前後夾擊。
總之他要清楚一向宗在飛驒的勢力,並且在越中進入飛驒的險要之地設立軍事要塞,為以後做準備。
至於成千上萬的信徒對於忠直來說,死了就死了,日本戰國並不缺少百姓,戰爭在某種程度就是在削減多餘的人口。
島津忠直沒有過多的關注飛驒的戰事,沒有經過訓練,僅憑信仰匯聚起來的烏合之眾,根本不可能是他手下那群猛將的對手。
正如島津忠直所料,島津騎兵隊趁著晚上,一波夜襲就把兩萬多一向信徒打崩,混雜在信徒中的瑞泉寺僧兵也被信徒衝散,不少和尚死在亂軍之中。
島津軍拒絕了僧兵和和尚們的投降,一個個都被島津軍斬首,反抗的信徒也被殺死,投降的信徒全被綁了起來,等待審判。
這場殺戮持續了一個晚上,直到清晨才停下,兩萬多信徒,只有幾千人逃回了越中,而他們永遠也忘不了火光下那猙獰的笑容,渾身都是血跡的島津士卒如狼似虎的殺戮信徒,或是抓著信徒,託在地上奔跑,整個人血肉模糊。
很多膽小的人被嚇的精神失常,回到越中後,見人就說飛驒山裡的晚上會有穿著血色甲冑的惡鬼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