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派的中醫認為脾胃是水谷氣血之海,後天之本,虛則百病叢生,元氣依賴水谷精微之養,水谷精微必賴脾胃功能的健全,胃氣充實則血脈潤流,筋脈完實,身體健康,主張疾病由補脾胃,從脾胃著手論治。

這也難怪為什麼姚繼章八十多看起來像六十歲的原因。

脾胃派都是養生長壽的高手,他們提倡調理脾胃,老年當先。

脾胃派認為調理脾胃應“先補其虛而後化其傷”。補其所虛,生化續存,生機不息。

而現代大量臨床研究也證明,老年病人只要胃納好、消化功能不衰,獲得藥效更容易,相反,即令病症較輕亦難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長壽的老人納食排便良好,脾胃康健。

黃素繼續謙卑的道:“謝謝姚老先生的指點。”

這就是中醫的魅力,也是哲學的魅力,雖思想理論不同,但最終都是殊途同歸。

那日松,何慧見到他們認為無所不能的主任,對待這名老先生如此謙恭都驚呆了,看向姚繼章眼睛也都散發出崇拜的目光。

布日古德看見眼前的一切也心裡美滋滋的,能讓黃素如此推崇備至,也不枉自己廢了這麼大力氣。

有了這位大神級中醫坐鎮,黃素走了以後,也能讓中醫科穩穩壓住中蒙醫院,對明年評級是大好事。

“姚老爺子,那您就先忙吧,我就先回辦公室了。”布日古德規規矩矩客客氣氣地告辭道。

整整一下午,黃素就如同第一次和恩師臨床實踐一樣,乖乖做起了學生,整理病歷,幫助姚繼章記方。

那日松、何慧只能在旁邊傻傻看著,如同木頭人一樣。

一下午,也讓黃素受益匪淺,姚繼章開方講究少用藥、少用量,每每開出的方子初看是那麼的平庸,但總有一兩味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平庸的方子化為神奇。

姚繼章用藥上,以輕、巧、靈見長,倒有點孟河醫派的味道。

孟河醫派也是中醫的重要醫派,以葛洪醫家思想為基礎發揚起來的學派。

這也是民間醫派和學院派的不同,民間醫派都有非常明顯的用藥風格,學院派學得就寬泛而龐雜,百家都學,卻百家不精,很難形成自己的風格,黃素前世行醫二十多年也沒有悟出自己的施藥風格。

當然,中西醫結合專業除外,人家的風格是別具一格,乃是集中華五千年博大醫術和西方二百年現代醫學於一身,真是學貫古今,學遍中西。

下班後,姚繼章揹著手,悠哉悠哉地走出門診,就這輕快的腳步,不愧是脾胃派的人,脾胃康健,身形輕便。

等老先生走後,那日松、何慧急忙詢問這位姚繼章的來歷。

黃素就將自己的猜測和兩人說一遍,又提點道:“這可是別人求都求不來的機緣,你倆要好好珍惜,無論老先生出什麼方子,你們都要記錄下來,現在看不明白沒關係,等你們日後醫術精進了,回頭再看老先生的方子,會讓你們受益終身的。”

隨後兩人也感謝了黃素,並表示二人知道了。

而就在黃素準備去BJ的前兩天,布日古德在下面縣城返聘過來的老中醫也到了。

這位老先生是因為兒子工作調動到了草原市,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又閒不住,才答應布日古德。

黃素也看了老先生的醫術,辯證開方倒也四平八穩,是一名良醫。

只能說五六十年代這批成長起來的中醫卻是手上功夫都十分紮實,哪像二十年後,也只能說呵呵了。

PS:第一個大劇情就要快開始了,我在討論區發起了一個猜劇情的活動,大家可以參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