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連連謙虛道:“週記者,您謬讚了!”

說著,黃主任帶著週記者走進診室。

今天坐診是何慧,黃素和週記者沒有打擾何慧給人看病,只有攝影師將何慧問診的全過程拍攝的進去。

而黃素他們的到來,並沒有影響到何慧的問診,繼續自己的工作。

直到病人出去後,何慧才起身打招呼:“主任!”

週記者看著眼前年輕的女醫生:“黃主任,我發現你們中醫科的醫生多非常年輕呀。”

“中醫科是新成立的科室,我們都是醫院同一批招進來的醫生,只不過我是碩士,他們是本科,我們科室也有兩名外聘的老專家。”

黃素接著介紹道:“這位是我們中醫科的何醫生。”

週記者看著非常年輕的何慧,採訪何慧問道:“沒想到,何醫生年紀輕輕也是醫術也這麼好。”

何慧如實的說道:“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也是今天剛剛坐診,以前一直在我們主任身邊學習。”

聽見何慧的解釋,週記者用驚訝的眼神看著黃素。

在她的印象裡,所有的中醫對自己的醫術都看得非常重要,輕易不會外傳的,更何況只是同事。

現在,週記者不僅被黃素的醫術所折服,更是被黃素的醫德為人所折服。

隨後。週記者又簡單問了何慧幾個工作的問題,便不再打擾她的工作,在黃素的帶領下離開的中醫科門診。

看著眼前嶄新的大樓。

採訪前,做足功課的週記者知道這裡面正有兩個中醫科癌症課題組在工作。

憑藉著剛剛和黃素交流非常愉快,週記者試探地問道:“黃主任,我們能否採訪一樣中醫研究院的課題組小組?”

只要自己能採訪到課題組小組,那絕對是頭條新聞,因為只從課題組辦了一場課題釋出會後,快一年了,就在沒有課題組的訊息流出。

“拿好!恭喜你們完成在中醫科的轉科。”

黃素將寫好評語的轉科手冊遞給三人。

時間非常快,一晃李楠、樑棟、付晶半個月轉科鍛鍊已經結束了。

三人間接過自己的轉科手冊,忍不住翻看對自己的評語。

掃過各自的評語,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一同向黃素鞠躬。

“黃主任,謝謝您這段是見的對我們的照顧。”

“希望你們在下一刻科室依然保持良好的表現。”

黃素勉勵的三人幾句,親自送三人離開。

回到自己位置剛剛坐下,桌子上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黃素接起電話,電話裡傳出了布日古德的聲音道:“黃主任,你先忙嗎,不忙,現在來我辦公室一趟。”

“好,院長,我馬上過去。”

黃素敲響房門推門走進布日古德的辦公室。

“院長,您找我?”

推開門,待客沙發上,布日古德陪著一名年輕漂亮的女人聊天,身邊還跟著一名男子,腳下放著一天攝像機。

黃素見過這兩人,這兩人就是省電視臺過來採訪的記者和攝像師,已經在市醫院採訪三四天了。

還要說現在的三甲醫院含金量高,每一家醫院評上三甲醫院對於全省的衛生部門都是值得誇耀的政績。

哪像後世,三甲醫院爛大街,就連市電視臺都懶得報道。

“週記者,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們中醫科的黃主任。”

“黃主任,我也給你們介紹一下,週記者可是我們省電臺的當家主持人。”

週記者落落大方主動伸手和黃素握手,有帶著開玩笑的語氣說道:“這幾天在市醫院採訪,聽得最多就是黃主任的大名,我以為黃主任應該是一名鶴髮童顏的長者,沒想到黃主任竟然是如此年輕的一名小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