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5 醫生沒有假期(第2/2頁)
章節報錯
黃素坐到患者身邊道:“你不要多想,這樣不利於疾病的治療。你要放寬心態,配合醫生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伸出舌頭,我看一下舌苔。”
仔細觀察,只見患者舌質偏紅,帶有瘀斑,舌苔白厚帶黃。這是溼熱,血瘀的舌象。
黃素拿過患者胳膊診脈,三指觸及脈如緊繃的琴絃,脈動如走珠,這是弦滑的脈象,也是中風常見的脈象之一。
病機是肝鬱溼熱,溼熱化痰,痰淤氣滯所致的中風,屬於痰淤氣滯型中風。
就在黃素給患者診脈之時,肉眼可見看見患者的左側的鼻唇溝開始慢慢變淺,人中溝也出現左偏斜情況,嘴巴也開始出現歪斜的跡象,這是要出現中風面癱的跡象。
黃素放下患者的手腕急忙道:“那日松,給我銀針盒。”
黃素快速不慌亂地從銀針盒中取出銀針,用酒精棉消毒後。
按照面癱口眼歪斜左病右治的原理,黃素快速地從右唇角的地倉穴刺入,從右頜骨前側的頰車穴刺出。
此法名叫地倉透頰車,是治療面癱的經典治療方法。
黃素再次取針,用平刺的手法,捻轉刺入瞳孔之上,眉上一寸的陽白穴半寸,陽白穴配顴髎、頰車、合谷主治面癱。
再次取銀針,黃素屏住呼吸、聚精會神盯著患者的眼眶,手法穩健地沿著眼眶下緣從外下向內上,向視神經孔方向的後球穴,刺入半寸,行針此穴要格外謹慎,稍有差池就會刺破瞳孔。
在最難的穴位行過針後,黃素在於銀針用平補平瀉的手法,依次取針刺入眼角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的顴髎人中穴,右鼻唇溝的迎**,鼻子下方的人中穴,以及右手的合谷穴,就是大家常說的虎口。
這些穴位皆是治療口眼歪斜的要穴,在面癱病變開始的時候針刺這些穴位可以有效地遏制面癱的惡化。
當黃素針刺入顴髎時眼睛左偏的趨勢減緩,當針刺入迎香時嘴巴左偏的趨勢減緩,當銀針最後刺入人中時,所有醫護人員都驚奇地發現患者的臉停止了向左偏斜。
見狀,黃素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總算是控制住了面癱進一步惡化。
隨後,黃素用手翻開患者的上眼瞼,使上眼瞼結膜完全暴露出來,黃素在銀針盒裡取出泡有生理鹽水的木棉球為患者的上眼瞼消毒。
接著取出細三稜針對著瞼結膜等距離點刺了七針,每針都以針尖沒入眼瞼板為準,起針後,針刺點流出深紅色的血液。
接著黃素又按照同樣的方法在下眼瞼消毒點刺。
黃素又掰開患者的嘴,將嘴張到最大,用酒精棉球沿著口齒咬合線橫向消毒頰粘黏膜
隨後取出15厘米的三稜針,以第二磨牙所對應的頰黏膜為起點,向裡側每隔半厘米點刺一針,以破黏膜流血為準。
這種治療方法在中醫叫做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稜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洩內蘊之熱毒,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洩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做完這一切後,黃素吩咐身邊的護士道:“給我拿一個最小號的裝酒精棉的玻璃瓶。”
在護士去拿玻璃瓶的時候。
黃素依次起出地倉、陽白、球后、迎香、人中上的銀針。
等護士取來玻璃瓶,黃素用玻璃瓶代替火罐,在患病一側耳屏前的下關穴拔罐。
下關穴具有疏風清熱的功能,是治療面癱的重要穴位。
留罐五分鐘後,黃素取出玻璃瓶。
拔罐期間,眼睛和口腔的血液也由深紅變為紅色,患者的左臉以肉眼可見的變化,慢慢恢復正常。
當患者的臉恢復如初時,驚呆了周圍所有的醫護人員,因為西醫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單獨治療面癱。
《素問·調經論》曰:“病在血,調之絡。”
故採用針刺血可達疏通血氣以祛風邪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懂一些中醫知識的人,在家人突然中風的時候都會針刺耳垂和十指放血的原因。
中醫針灸臨床經驗表明,刺血瞼結膜和頰黏膜對治療面癱極為有效。
黃素採用刺血療法和針後拔罐相結合,清除面部筋肉中蘊有熱毒的血液,使面部經絡通暢、濡潤溫煦。
二者協同,可以更有效地疏經通絡、調和氣血、以助面癱恢復之功效。
對於剛剛病變中的面癱患者,如果及時治療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