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6 東北地區常見病1(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敏搖頭道:“痰並不多,痰是白色的,像是泡沫。”
黃素點頭表示瞭解,又看了劉敏消瘦的身形問道:“平時飯量如何?”
劉敏回答道:“吃不了多少,吃點就胃脹,還胸悶脹痛。胃也總容易著涼,喜歡喝熱水。”
“呼吸急促,喉嚨裡有哮鳴聲,胸隔滿悶,咳痰白色量少,面色蒼白倦怠,舌苔白而潤,脈象浮澀,綜合這麼多表現辨證,所患乃是寒哮。”根據四診參合,黃素向劉敏講解她的病因。
由於天氣寒冷,哮喘咳嗽已經成為了東北三省以及蒙疆五市百姓們的一種常見病,哮喘也多是寒哮。
病因病機多是感受風寒、邪入肺俞,陽氣不宣,寒飲內停,痰阻氣道而成。
不同於西醫治療哮喘使用哮喘緩解噴霧,中醫根據病人的不同症狀將哮喘分為寒哮、熱哮、痰哮、風哮。對不同種類的哮喘都有治療方法。
熱哮,肺熱熾盛,痰壅氣升所致的哮吼。俗稱痰火。多發於炎暑季節。證見哮喘痰鳴,煩熱燥渴,口乾面赤,痰稠色黃,脈弦滑數,苔黃舌邊光紅。以清肺洩熱,順氣化痰為主。
黃素轉科時,在婦產科治療的產婦哮喘就屬於熱哮。
痰哮:痰濁壅盛為主要病機,症狀表現為,呼吸急促,痰多粘稠,呈灰黑色,心慌胸悶,夜間尤甚,舌苔白膩,舌質較紅,以滌痰利肺,降氣平喘為主,可用蘇沉九寶湯、五虎湯、白果湯等。
風哮,感受風邪,以哮喘反覆發作,時發時止,發時喉中哮鳴,呼吸急促,不能平臥,止時有如常人,咳嗽痰少或無痰,發前多有鼻癢,咽癢,噴嚏,咽乾口燥,面色潮紅或萎黃不華,舌淡或舌紅少津,脈浮或弦細,苔薄白或無苔。以疏風宣肺,降氣平喘為主。可用射干麻黃湯加味地龍、蟬蛻、全蠍等祛風的藥物
聽到黃素講得如此詳細,劉敏急忙問道:“黃主任,我這哮喘有治癒的希望嗎?”
“先用辛溫解表,溫化寒痰,宣肺平喘治療你的寒哮,待哮止喘消後,再健脾補腎,溫補久病脾腎之傷。”
黃素考慮到劉敏三十年的寒哮,身體里正邪虛實,早已反覆駁雜。
就拿舌質深紅來說,乃是陰虛的表現,然肢體發冷,食納差,易受涼又是脾腎陽虛的表現。
宜先治標而兼顧扶正。喘止邪消,則宜扶正固本,少佐祛邪。一旦寒邪內飲全部消除,則專補脾腎,稍佐活血化瘀,以防久病入絡。
“何慧記方,防風15g、荊芥12g、蘇葉15g、蔥白6g、乾薑10g、桂枝10g、大棗八枚、炙甘草12g、陳皮12g、細辛3g、五味子10g、麻黃10g、杏仁12g、射干12g。”
此方以射干黃麻湯、小青龍湯加減,射干黃麻湯是治療寒哮的良方。
射干,黃麻宣肺平喘,豁痰利咽,防風、荊芥、蔥白、桂枝解表散寒,溫陽化氣,乾薑、細辛溫肺化寒,五味子收斂肺氣,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甘草,乾薑、五味子、細辛,佐以蘇葉、陳皮、杏仁化痰利氣。
黃素將方劑遞給劉敏囑咐道:“此方回去先喝六劑,再來複查。”
“最近怎麼這麼多治療哮喘的?”見劉敏走後,那日松發起牢騷,隨手拿起他整理的病歷本翻開道:“最近都開出去多少的射干麻黃湯和小青龍湯了。”
“東北地區冬天天氣嚴寒,寒邪本來就容易入侵心肺,導致喘證,在冬季本來就是病情的高發期。”黃素解釋後,對開小差的那日松催促道:“趕緊叫下一位病人。”
那日松也不吭一聲,精神缺缺地向外走去,早已經沒有最初忙碌的興奮勁了。
自從登報以後,最近幾天中醫科一直是高負荷運轉,每日接待的病人少則二十個,多則三十個。
黃素對這個節奏倒是習以為常,可空閒半年的那日松、何慧突然繁忙起來,兩個人卻是還有些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