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走到盧燕患處檢查,周圍全是血跡,產道依舊不斷有血液流出,這還是在做了宮腔填紗的情況下。

然而最不想看到的情況還是出現了,流出的血液中摻雜著很多大小不一的血塊,如果再耽誤下去血如洪水決堤,這就無力迴天了。

中醫治療血證的時候,見血止血是治療血證的大忌,也是一些缺少經驗中醫容易犯的通病,治血如治水,一味堵塞,越堵越淤,不恢復脾統血之能,必導致最後沖決堤壩,無法收拾。

治療血證關鍵恢復脾胃之氣,恢復脾升胃降,血則自然迴圈流轉。

黃素在處方單上快速寫下:山萸肉100g、附子100g、炙甘草60g、煅龍骨30g、煅牡蠣30g、紅參30g、生黃芪60g、當歸30g,四炭各50g。

四炭就是姜炭、神曲炭、麥芽炭、山楂炭,四炭共用是治療脾不統血的要藥,是治療血崩、便血的良藥。

根據患者生命垂危,黃素開的方劑借鑑火神派的方劑。

火神派最擅長治療病危患者,重起陽氣,其中附子是他們最常用的藥物。

附子具有昇陽之功,回陽救逆的功效,上可輔助心陽、中可溫助脾陽、下能補助腎陽。

在中醫裡被稱之為回陽救逆第一要藥,在治療血崩這種病勢向下的疾病有上升提舉之功,正合中醫升降浮沉之理。

與斂肝救脫的山萸肉配伍更是事半功倍。

煅龍骨、煅牡蠣鞏固腎氣,正所謂水生木,腎屬水,脾屬木,腎氣鞏固,脾氣漸旺,自能統血,血崩自解。

炙甘草中和藥效,解附子之毒。

黃素將方子遞給身邊的護士道:“吩咐中藥房趕緊煎藥,給我拿十根艾柱來。”

自從最近中醫科患者多了起來,加上中醫科也參與到了其他科室的聯合治療,中藥房也開始二十四小時輪班在崗。

閻冰掃了一眼黃素開的藥方,見此次用量和他平時用量大有不同,疑惑地問道:“這用量是不是太大了。”

“回陽救逆,必須用重藥才有回陽的一線生機。”

不久,護士氣喘吁吁拿著艾條走進手術室。

黃素接過艾條,走到手術檯旁,解開盧燕的手術服,露出肚臍,在肚臍處做艾灸治療。

肚臍,中醫學名神闕,變化莫測為神,闕指要處,穴當臍孔,是處胎生之時,連繫臍帶以供胎兒之營養,故又命蒂。名之神闕,是因胎兒賴此宮闕,輸送營養,灌注全身,遂使胎體逐漸發育,變化莫測,因名神闕。

艾灸神闕具有固本培元,回陽救脫的功效。

三十分鐘後,黃素結束艾灸,拿起盧燕胳膊診脈,三指用力按壓觸及腕骨,感到細若遊絲的脈搏。

黃素凝重的臉色終於有所舒緩。

看見黃素舒緩的神色,閻冰上前問道:“盧燕的情況如何?”

“終於有脈搏了。”

黃素長長鬆了一口氣道,點燃第二根艾條在盧燕的神闕穴繼續艾灸。

第二次艾灸結束,護士端著煎煮的好中藥走進手術室。

然而如何服藥已經成為了問題,盧燕處於半昏迷失去了自主服藥的能力,血崩的情況下肛腸納藥法也不適合。

“用胃管導流吧。”閻冰走到黃素身邊建議著。

胃管導流是在特殊情況下幫助不能吞嚥的患者輸送必要的水分、食物和藥物的一種方式。

胃管也因為口胃管和鼻胃管的不同,分為口飼和鼻飼。

見黃素同意,閻冰吩咐道:“準備鼻飼。”

護士戴上無菌手套,拆開包裝,拿出一根一米多長的鼻飼管,慢慢從鼻孔中插入,當插入五十五公分左右,用醫用膠帶固定住鼻胃管,防止鼻胃管脫落。

護士開始拿注射器透過鼻飼管直接向胃裡注入中藥液。

黃素點燃第三根艾柱繼續艾灸神闕穴。

隨著藥液全部注入,時間一點一點過去,黃素的艾灸也接近尾聲,手術室變得十分安靜,只有體徵監測儀滴滴的聲音顯得格外突兀,就是這一聲聲的滴滴聲。牽動著所有人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