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 鉤藤溫膽湯(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爺子四種脈象相兼看似極為複雜,只要小心辯證很容易辯出病症。
脈沉乃是臟腑虛弱之證,細滑之脈乃是痰飲、溼證,脈數則是主熱證。
脈象會因中風的輕重,和中風先兆、中風發作、復中風、中風後遺症的不同階段,呈現出沉、細、弦、滑、數五種脈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兼脈。
趙市長雖然不明白黃素說出的四字之詞,但是中風代表什麼還是明白的,焦急的問道:“那黃醫生,那我父親病還能改善治癒嗎?”
黃素有所保留地道:“只要熄風化痰,想要恢復到之前能夠生活自理希望還是很大的,但是要想恢復到中風之前正常人的狀態,就要看老人家的體質,無論什麼體質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黃素已經自以為保守的話,在趙市長眼裡卻覺得這個年輕的醫生有些誇誇其談,臉色也變難看起來,用懷疑的眼神審視著黃素。
認為黃素可能知道自己的市長身份後,急於在自己面前表現。
年紀輕輕就口出狂言不知輕重,這幾天為了治療父親,自己是用了所有能用的藥,父親卻一天比一天惡化,你倒好輕飄飄熄風化痰四個字就敢打包票說能治好自己父親的病。
觀察到趙市長臉色的不悅,黃素解釋道:“趙市長,我說的風和痰與你所認知的風痰不是一個概念。在中醫理論中,人體的疾病都是由風、寒、暑、溼、燥、火六淫所致。中風的病機是痰溼內蘊,化熱生風,陰氣虧損,正氣不足,本虛標實,虛實互見。”
“無論是中風先兆、中風發作、復中風、中風後遺症,莫不風痰相兼而貫穿其間,只不過孰輕孰重而已。用西醫疾病的案例舉個類似,就是患者得了流行感冒已經是感染流行感冒病毒,想治療流行性感冒就要殺死病毒,所以中風想要治本,必須熄風化痰。”
一般中風先兆,風痰俱輕。中風發作、復中風則是風痰俱重。中風後遺症,則是痰重於風。
這從中風各個時期來看,除了各自具有的症狀之外。
都有著風痰的共同指徵,比如肢體麻木、眩暈、健忘、情緒波動、煩躁不寐、舌強語謇、苔膩等。
而這些就等同於流行感冒中,高燒、咽喉痛、口渴等症狀一樣。
聽了黃素的解釋,趙市長知道是自己誤會了道:“那還請黃醫生開藥。”
心中卻想是不是誇誇其談,還要看你開藥的療效。
黃素和趙市長夫人要來紙筆,在紙上寫道:桑寄生15g、鉤藤12g(後下)、清半夏9g、陳皮9g、茯苓15g、菊花9g、石菖蒲12g、丹參15g、牛膝9g、川厚朴9g、生大黃5g(後下)、羌活3g、竹瀝水60ml(兌服)
黃素為了打消趙市長的顧慮解釋道:“中醫皆知熄風化痰治療中風,然而經常在治療中風之中,往往有一些中醫會忽略四點要素,利溼清熱不傷正、平熄肝風而不燥、滋補肝腎而不膩、扶助正氣不礙邪,導致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我選用千金要方中的溫膽湯加鉤藤、桑寄生。溫膽湯具有理氣化痰功效,清溼熱不傷正,鉤藤、桑寄生具有柔肝熄風的功效,熄肝風而不傷肝。清半夏:燥溼化痰,用於溼痰咳嗽,胃脘痞滿,痰涎凝聚,咯吐不止。”
知道趙市長對自己仍存有疑心。黃素將方子遞給趙市長後,又解釋了每味中藥的作用。
繼續囑咐道:“趙市長,中藥要用砂鍋煎制。鉤藤、大黃在其他中藥煎至水開後二十分鐘後再放入,竹瀝水則在中藥煎好後兌入藥液中服用,還有竹瀝水外面不容易買到,這方子還是去市醫院抓,市醫院有竹瀝水。先服用一劑,待今日大便情況。”
“小張你拿著藥方去市醫院買一下。”趙市長將方子交給護理員小張。
黃素提醒道:“趙市長,還需要買灌腸的工具,病人不能進食飲水,我們要肛腸納藥法服藥,這樣藥量需要翻倍。”
肛腸納藥法又稱中藥灌腸,屬於中醫內病外治的方法之一,是將煎制過濾掉殘渣的中藥液自穀道灌入,保留在直腸結腸內,透過腸黏膜吸收藥物的一種方法。
中藥灌腸已有兩千多年的的歷史,《傷寒雜病論》曾言:大豬膽汁一枚,瀉藥,和少許醋,以灌穀道內,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
從此開創了中藥腸道給藥的先河,此後兩千多年曆代先賢著作中均有中藥灌腸服藥的記錄。
趙市長道:“你想想還需要什麼,寫下來,讓小張一併買齊。”
黃素又拿來紙筆寫下灌腸的工具:五十毫升注射器、十四號肛管、石蠟油,將單子遞給護理員小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