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氣就是中醫施針時的針感,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後所產生的經氣感應。

《標幽賦》中說:“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浮沉;氣未至也,如閒處幽堂之深。”

黃素微微皺眉,自己的針灸的手法完全是師從陳靜山。

他並不以針灸見長,手法也僅限於平補平瀉法、提插瀉法、提插補法,水平只能說是中庸。然而前世二十多年的行醫經驗,又給了他無數應對得氣失敗的經驗。

得氣失敗要重新調整針刺部位、角度深度、運用必要的手法,再次行針,一般即可得氣。

如患者病久體虛,以致經氣不足,或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區域性感覺遲鈍,而不易得氣時,可採用行針推氣,或留針候氣。

黃素先停止施針,用手指沿著胸椎,找到第二胸椎一旁一點五寸處的風門穴再次施針,針入穴位提插捻轉中感覺下針有沉緊之感。

黃素對患者說道:“我現在施針的位置你要是感到痠麻脹重,你就點頭示意一下。”

得氣時患者也會在針下有相應的酸、麻、脹、重的感覺。

見患者緩緩點頭,黃素再次提插捻轉第一針,仍然沒有感到得氣。

起出第一針,黃素這次變得更加謹慎,換了一種手法,押手捏起穴位處的面板,刺手再次施針,終於感到針下有徐徐沉緊的感覺,這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黃素繼續問道:“這個位置是否有痠麻脹重的感覺。”

見患者再次點頭,黃素找到胸椎與肩胛骨間的肺俞穴再次施針。

當感到得氣的時候,黃素明顯能感到患者急促的呼吸變緩,聽到患者撥出一口重氣。

大椎穴為督脈穴,督脈上通於腦,總督諸陽經,為陽脈之海,具有宣通一身陽氣之功,故有宣陽解表、祛風散寒、理氣降逆、宣肺平喘的效果。

風門穴為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之穴,是外邪侵襲人體的門戶,故名風門,針之可散風寒、洩邪熱、調肺氣、止咳平喘,灸之可振奮經氣、實氣固表,預防傷風感冒。

肺俞穴為足太陽經背俞穴,是肺臟精氣輸注於背部的特定穴,具有調肺氣、止咳喘、實腠理的作用,可治療呼吸系統的內傷、外感諸疾。

三穴同用,在哮喘發作期可使肺內氣道阻力降低,喘息即使得到緩解,緩解期,可使肺功能不斷得到改善。對單純性的支氣管哮喘療效最為顯著。

短短的三針,黃素額頭已經浸出一層細汗。

顧不得額頭上的汗,先觀察患者的情況,只見患者面上的紫色已經褪去,呼吸已經平緩了些許。

黃素問道:“現在胸悶是否有所緩解?”

患者露出感激的眼神輕輕點頭。

患者家屬見患者轉危為安,快速走進病房,激動地握住黃素的手道:“醫生太感謝你了,每次病發時看著她如同在鬼門關走一遭,我是既著急又心疼。”

說著就要給黃素跪下。

黃素急忙扶住道:“家屬你這是幹什麼,不要激動。治病救人,是我們的本分。”

家屬緊緊抓住黃素道手,反覆地念叨:“醫生,求求你,求求你!一定要救救我老婆。”

“家屬你先冷靜下,等三十分鐘後起針,我們再一起看看你妻子的病情。”黃素安撫著家屬道。

整個治療過程,全部呈現在閻醫生的眼裡。

這是她第一次見到中醫用科學都沒有的證實過的穴位經絡給患者治病,眼前的一幕摧毀了她近十年的科學觀。

就在這時她兜裡手機突然響了起來。

閻冰拿出兜裡黑色諾基亞手機,接通電話道:“主任!”

手機裡傳來的梁醫生的聲音:“閻醫生,我和主任正坐車向醫院趕,病人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了。”

閻冰依舊語氣平淡地道:“黃主任用針灸已經控制住了病人的病情。”

手機那頭出現了短暫的沉默後,傳來的梁醫生的聲音道:“那好,等我和主任回醫院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