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過去這一波客氣見禮,只有他們同科三人的時候,付探花郎詢問周瀾:「被人如此說,會不會覺得委屈。」

周瀾真沒覺得委屈,少年坎坷,讓他早早認識到,不太重要的人,無需在意。

很淡然的同兩位同科說道:「一樣米養百樣人,長見識而已。」哪有多餘的心情,浪費在這種人身上。

榜眼心說自己竟然不如年輕人淡定,壓了壓火氣,還是說道:「我當真是有些氣不過的。」

付探花郎搖搖頭:「我到覺得周賢弟說的沒錯,能早些認識到這位的人品,也是一種收益。且,我覺得他還不如堂堂正正的輸給周賢弟一次得人心呢。」

這倒是,沒看到這位身邊連個同僚都沒有了嗎,顯然都不太想要與他為伍的。氣度上已經輸了。

周瀾並不開口,掃一眼那邊的孫翰林,倒是有了戒備心,能入的翰林院的前三甲,那就沒有名不副實的,定然是有本事傍身的。不能小瞧身邊的任何人。

走到今天不容易,邁出的每一步都要小心謹慎,周瀾到覺得孫翰林這樣詼諧一句,迴避可能的境遇,是個精明的,為了這點虛無的宣告,沒準搭上的就是仕途。

不過這樣謹慎的人,何故出言諷刺自己。這事還是要放在心裡的。事出肯定有因的。

先生那邊說的頗為投機,氣氛好的,這群老翰林,以為出來會友的。

還介紹了自家小弟子同這群老翰林們見禮,這是常樂第一次在姐夫的同僚們面前亮相。

然後大家就明白,為何周瀾表現如此不俗,還那麼淡定了。幾位老翰林看著常樂眼睛都冒星星了。

在這位姜小郎君身邊學習,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打擊教育,你做的再好,人家都在你前面的。趙榜眼就是這麼覺得。

所以周侍讀才會如此淡定,當真是沒什麼可以驕傲的。

瞬間周瀾就得到了一波同情分。有這樣的小舅子在身邊,說真的怪不容易的。

換成心性不夠堅定的,沒準就被打擊的爬不起來了。

當然了相比於周侍讀的同情分,人家姜小郎君那就是滿分呀,這樣的小郎君讓老翰林們愛不釋手。

還有人邀請姜常樂:「沒事可以去翰林院那邊走走。」那拐帶別人徒弟的意思不要太明顯。

沒聽過說過上班還讓帶孩子的,老翰林們當真是不拘一格。

反正人家姜小郎君不會去,周瀾也不會帶著小舅子去的,沒事找事玩嗎。

先生那邊瞧著自家兩個弟子,被人如此看重,好歹還能矜持的客氣一番。當然了防備之心更多。良材美玉難得壓。

不過等送走了這群人,先生矜持不住了,拉著小弟子,晃晃悠悠的要賞月,還要作詩。可見真的飄了。

說真的,先生這就有點沒有自知之明瞭。自己帶出來的弟子,究竟如何,哪是強項,心裡沒數嗎?

姜常喜就擠兌先生:「您的弟子確實都不錯。可要說作詩,那真不是強項,您心裡就沒有點數嗎。」

先生特別的不願意聽,他家小弟子不是強項的,那也不等於是弱項。不就作詩嗎,怎麼就沒有一個行的?

然後常樂就苦著一張臉在邊上,看上去確實有點為難。

黑著臉對著常樂,覺得弟子實在是有點不太長臉:「博聞強記有什麼用,學以致用呀,怎麼就不好詩詞歌賦了呢。」

姜常喜也不願意聽了,他家弟弟已經很不錯了:「那玩意能保家衛國嗎,那玩意消磨人的志氣,先生您這可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