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瀾這話出來後,三個人不約而同的靜默了那麼一瞬。

然後反應過來的探花郎開始喊冤:「冤枉,冤枉呀,周賢弟你不厚道,若不是趙兄,我豈不是讓賢弟誤會下去。」

周瀾點點頭,確實會繼續誤會下去的。說起來這位趙兄當真是有一張惹事的嘴。不過眼下,感謝這張破嘴。

然後兩個人詢問周瀾到底遇到了什麼?這事兩個人都很好奇。

周瀾把遭遇說了一通,言語之中透漏著憤慨,心酸。生活太不容易。

榜眼同探花沉默了。兩個人沒感受到這份心酸,不容易,人家看的更遠:「周賢弟竟然熟讀詩書,佩服佩服。」

榜眼那邊比剛才還酸澀呢,這會酸澀的是自己的無能:「枉我身為榜眼,這若是換成我,不及賢弟多矣。」

探花郎都覺得驚險,換成自己,可做不到如此:「博覽群書,佩服,佩服。」

關鍵周瀾年紀不大,這些書當真看過的話,也沒有讓他熟讀的時間,難道當真看過一遍就能記住不成?

這該是什麼樣的奇才?

探花郎自認從小讀書就不輸給別人的,面對周瀾,心下難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情。

榜眼那邊也在想,這得什麼樣的良材美玉,面對著這等境況都能全身而退:「賢弟這樣的學識……」

跟著又閉嘴了,大概是想說,為何科舉的時候名次差了那麼許多。到底是榜眼,不能一點情商沒有,知道這話問出來不太好聽。周賢弟能夠以實相告,作為同科他們要厚道些。

周瀾也知道榜眼想要問什麼,摸摸鼻子,扭頭去整理自己的工作了。至少會試的時候,他就那點水平。

至於以後才學如何,那也沒人再給他展示的機會了。若是姜常喜在,定然給周瀾配樂,命運呀~。

付侍讀同周瀾相處的多,對周賢弟有些瞭解,心裡還是明白周侍讀吃虧在哪裡的。用姜常喜的話說,這人偏科。

這人文章可以,可詩詞方面就差強人意。

科考嗎,也不是看一篇文章定勝負的,可能周侍讀就差在這個地方了。而且年紀小,真的很吃虧。

榜眼還是酸的很,碰到這麼為難人的老翰林,周賢弟都能有驚無險,還給自己闖出了名號:「說真的,周賢弟這運氣,當真是好。」

付侍讀態度就擺在那裡了,邊上不鹹不淡的說道:「這樣的運氣給我,我也未見的能夠抓住,若是不能同周侍讀那般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怕是不好繼續進宮陪講的。」

說完掃了一眼趙侍讀,意思很明白,機會給你,你抓得住嗎,確定不是去丟人的嗎?

榜眼趙侍讀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換成自己,能否做到周侍讀這般?嘆口氣,時也命也。嫉妒不來。他自己都沒有信心,能做到周侍讀這般。

看著兩個人的反應,周瀾心裡也有數了,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裡,反應想差之大。

至少這探花郎身上還是有讓人欣賞之處的。

後續就是周瀾被老翰林帶著出去講書了,不僅僅去宮裡,人家還去國子監,京城有名的書院多了,只要老翰林願意去,那都是竭誠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