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二夫人:“你娘,你親孃,你比三娘天真率直,娘怎麼看怎麼高興。”

昧著良心說話,姜二夫人那也很有壓力的,不是自家閨女不好,只是真的比三娘讓人操心。

就這點事,成天垂頭喪氣的,還要去三娘那邊討主意。這也就是親姐妹了,不然扭臉就嫌棄的德行,誰理你。

晚上姜二夫人就讓人給三弟妹送過去幾匹上好的蜀絲,說是孃家那邊的特產,特意給三弟妹留的。

說白了替閨女在還人情呢,攤上這麼一個閨女,當孃的背後,可不得給費心思嗎。

姜大夫人聽聞這事的時候,搖搖頭,心說,還得生長心眼的孩子。

你看看二弟妹,再看看三弟妹,這麼多年了,都是如何過日子的。

一個為了閨女一直在到處送人情的路上奔波,一個有了閨女,過得風生水起,生了兒子都有人幫著帶的。

這就是差距呀,嘆口氣,好歹人家的女娘在身邊,她即便是想要同二弟妹一樣幫著孩子補救,都沒有這個機會。

姜三夫人收到這份禮物的感慨更多。從來沒想到過,她能同二嫂子相處成今天這樣,為了閨女,二嫂子竟然捨得送她蜀絲?

都是自家閨女給親孃掙來的呢,立刻拿出去兩匹給自家閨女量身定做了兩身衣物出來。這玩意合該就穿在自家小娘子的身上。

姜二娘子可不知道,背後自家親孃幫著她還人情,有了盼頭,整個人都有精氣神了。

回府面對婆婆都是精神的很,被婆婆數落兩句也不甩臉色,嬉皮笑臉的就過去了。

讓縣尊夫人都差異:“這是回孃家,被重新教過了,竟然不給我甩臉色了。”

縣尊夫人身邊的婆子:“咱們大奶奶一直都是如此的,同您從來不接心,除了自家小娘子,也就是咱們大奶奶能同婆婆相處的如此好了。”

縣尊夫人聽到這話,都跟著高興,不得不說,一個成天笑臉相迎的兒媳婦,還是很能讓婆婆看著舒心的。

姜二娘子也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個連鎖反應呢。原來自家婆婆也有和顏悅色的時候。

等姜二姐夫落榜回來之後,不用姜二娘子在婆婆面前爭取,縣尊夫人就自動安排好了:“你要對你夫君上點心,督促他好生用功讀書,這縣裡是讀不出來了,去保定府吧。”

把姜二娘子給驚呆了:“娘。”她還什麼都沒做呢,婆婆就給安排好了?

縣尊夫人:“怎麼不願意,捨不得我呀。”

那肯定不能夠,不過不能在婆婆面前表現出來,姜二娘子:“娘,您不在身邊,我心裡沒底,您可要是時常過來指點兒媳才好。”

這話讓縣尊夫人心情更好了:“你那妹子人雖然小,行事頗為老練,若是有拿不定主意的就同你那妹子多走動一二。學人家長處總是要的。”

對於姜常喜,縣尊夫人是欣賞的,一度遺憾,這樣的女娘是別人家的兒媳婦。

姜二娘子這時候對姜三那是不嫉妒的,婆婆誇的是姜家小娘子,她略有驕傲:“都聽孃的。”

主要還是得償所願,心情好。什麼都可以不計較。

左右你讓我跟著夫君去過自己的小日子,我怎麼都聽你的,數落兩句都沒有關係的。

縣尊夫人瞧著兒媳婦,怎麼說都是笑臉相迎,也覺得這兒媳婦算是知道好歹的,願意多提點那麼兩句的。

當然了放手的時候也更痛快了些,還讓兒媳婦長點心,對男人上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