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要一步到位將秦國朝堂現在的體系推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嬴政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實行三省六部制最大的阻礙不是別人,真是秦國相國呂不韋,不搞定呂不韋,三省六部制就無法實行。

當呂不韋察覺到嬴政的態度變化時,其實已經晚了, 整個相國府上下早就被滲透,還有李斯這個相國府二把手作為內應,任憑呂不韋有通天能耐也只能束手就擒。

“李斯,老夫自認帶你不薄,你能告訴老夫為何嗎?”

其實,李斯背叛的原因, 呂不韋已經大致猜了出來,只是, 他還是想李斯親口告訴他。

“小子謝過相國大人的提攜,只是,小子尚未入秦地之時,就已經……”

李斯恭敬的行了一禮,後面的話也不用多說是個人都能明白李斯後面的意思。

“相國大人,請把!”

蒙恬帶著侍衛做出一個請的姿勢,呂不韋最後看了一眼相國府的大門,轉身在兩名侍衛的“護送”下,朝著遠處的秦王宮走去,那裡是他開始的地方,也是他結束的地方。

“李斯。”

走了幾步,呂不韋忽然想起了什麼停下腳步輕聲喚道。

“小子在。”

對於呂不韋,李斯還是十分敬佩的, 特別是呂不韋在諸子百家思想上的深度,讓李斯這個儒法兼備的大學子敬佩異常。

“呂氏春秋就交給你了。”

“諾!”

說完, 呂不韋頭也不回的朝著秦王宮走去。

秦王想要徹底掌控秦國權力,他呂不韋永遠都是橫在此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對於此時的局面,呂不韋早有預料, 也早就做了心理準備。

現在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那本凝結了他畢生心血編纂而出的呂氏春秋,李斯的才華學問毋庸置疑,呂不韋在編纂呂氏春秋時,沒少詢問過李斯的意見。

李斯算得是天下除他以外對呂氏春秋最瞭解的人,如今,李斯完成秦王交給他的任務,想來不久之後,其地位必將飆升,將呂氏春秋交給他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呂不韋進入秦王宮的第二天,秦國三公之位就在嬴政的一紙詔令下被三省代替,九卿則暫時被變為九部,靜待時機成熟。

秦國的朝堂開始重新洗牌……

趙國在秦軍猛烈的攻勢下並沒有比韓國好到那去,唯一讓人感到麻煩的只有李牧一人。

在李牧的率領下趙國軍隊以hd為中心組成一張嚴密的防禦網,擺出一副要和秦軍決一死戰的態度。

hd城距離魏趙兩國邊界並不遠,看著來勢洶洶的秦軍,魏王也坐不住了,連忙派遣軍隊北上支援趙國防禦。

三軍對峙戰爭即將爆發之際, 北方的遊牧民族卻突然有了異動, 十萬大軍突然南下侵略趙國邊境, 而失去李牧鎮守的邊境要塞又能堅持多久?

若不是,李牧離開時沒有將鎮嶽劍帶走,只怕現在邊境已經淪陷,邊關百姓早已被北方蠻夷屠戮殆盡。

可即便如此,生活在邊境的百姓仍舊損傷慘重,無數村莊被燒燬,無數趙人死在遊牧民族的屠刀之下,只有那些及時躲到城中的人勉強逃過一劫。

如今,邊城被圍,後勤補給被切斷,城中的糧草最多隻能支撐五日,匈奴首領冒頓已經放出話去,若再負隅頑抗,城破之日就是屠城之時……

而此時李牧正帶領趙魏聯軍與秦軍對峙,戰爭一觸即發,顯然騰不出手來北上對抗匈奴入侵。

就在這個時候,一紙詔令隨著氣車傳到王翦手中,秦軍突然後退十里讓出北上之路。

同時,秦軍陣中五萬騎突然離開陣列,朝著北方一路疾馳而去,身後帶起的滾滾煙塵,讓一直緊張不已的趙魏聯軍士兵一陣莫名。

雖說,抗擊外敵乃是七國共同的約定,當初白起攻打趙國時,北方胡族也是如此突然南下,秦軍立刻停止進攻,甚至陳兵雁門關外,一旦趙軍露出疲態,他們會立刻接替趙軍的位置守護雁門關。

但,今時不同往日,趙國全境幾乎盡數淪陷,只剩都城hd一帶仍舊在頑強抵抗,只要打贏此次戰役,不僅僅趙國,與趙國毗鄰的魏國也將陷入傾覆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