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鹽與鐵(第1/2頁)
章節報錯
鹽在古代可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
如果非要進行一個對比的話,古代的食鹽對封建王朝統治者而言,相當於煤炭之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石油之於第二次工業革命。
古代食鹽的來源主要有三種:
一、海鹽,在低平的海灘上挖出一個個連著的方形格子,採用曬鹽法,獲取食鹽。
二、煮鹽, 以四川自貢的鹽井最為著名。
三、鹽湖,如:青海內有一個“茶卡鹽湖”,一望無際,全是晶瑩剔透的鹽,只需要挖出來簡單處理後,就能食用。
而背靠秦嶺身處關中大地的秦國,顯然並不是產鹽地,一不臨大海, 無法從海水中獲取食鹽, 二境內並無鹽湖提供大量食鹽。
秦國的食鹽主要來自西北在甘肅、青海交界之處,除了茶卡鹽湖外,還有眾多小型鹽湖,還有就是隴南山地內生產的食鹽,這是秦國食鹽的主要來源。
運送途中的損耗,加上一些黑心商人故意抬高,就導致秦國境內的鹽價一直居高不下,對此,朝堂一直束手無策,加之戰爭在即,還需要這些人為秦國龐大的軍隊提供食鹽,嬴政也只能捏著鼻子忍了下來。
對於此事,李冥也是不久前察覺到,在得知秦國急需食鹽後, 李冥就嘗試著用前世書中提到的滷鹽提煉法, 自己製作食鹽。
經過反覆實驗,確認無誤後,李冥就將此法記載帛書中,趁此機會交給嬴政。
滷鹽這種東西非常常見,基本上每座山林之中都有,牛羊馬等食草動物,平時就是靠著舔舐滷鹽補充鹽分,這玩意外貌和石頭差不多,故此也被稱為牛羊舔磚。
因為,裡面有太多的雜質,所以,這種鹽並不適合人類食用,只有一些賣不起食鹽的貧民,才會少量食用這些滷鹽。
古代每年因食用滷鹽中毒死亡的平民不在少數,由此也能看出鹽在古代的重要性。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嬴政在看到滷鹽的提煉方法後的鄭重。
“先生大才,嬴政替秦人謝過先生!”
嬴政鄭重起身,朝著李冥行了一禮。
“大王莫要如此。”
李冥連忙起身攙扶道。
兩人再次落座後,嬴政看著滷鹽法後面還有一長段文字,不由認真觀看起來。
“由此滷鹽提煉之法,雖能暫緩秦國少鹽的處境, 但卻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後續又是數種食鹽的提煉方法, 包括海鹽等等,都被李冥寫了進去。
這些辦法雖未經實驗,但想來也要比現在的提煉技術先進許多,日後,秦國一統必然用得到。
這些還只是開胃菜,後續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鹽的問題解決了,下來就是武器的問題了。
青銅雖堅,但過剛易折,所造武器不能過長,且多以直刺為主,不適劈砍……
李冥先是列出青銅製品的缺陷,事實也的確如此,除了名劍之類頂級兵器外,青銅所造武器普遍以短為主,就是因為過剛易折,武器太長又缺乏韌性,稍有不慎便會折斷。
現在雖有鍊鐵之法,但還不甚成熟,只能小範圍使用,無法大規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