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算嬴政看在李冥的份上,壓下這些人的心思,但以後又該怎麼辦?
要知道,太乙山可不是什麼普通的地方,這裡算得上整個秦嶺山脈中,最適合居住的地方,同時,又是秦嶺龍脈所在,鍾靈秀氣,乃是整座秦嶺山脈中最適合修行的地方。
坐擁如此寶地,若是己方的人也就罷了,若不是……
其結果自不用多說,畢竟,一家之力再強又如何能與王朝抗衡,到時候,道家恐怕只能選擇棄車保帥,放棄太乙山潛入秦嶺深山之中。
所以,有些事情不能猶豫,該做決定時,必須要做出決定。
無論其結果好與不好。
……
“大王,大王,慢點……”
離得老遠,城牆上計程車兵聽到宮內傳來的動靜,嬴政提著衣袍下襬,大跨步向宮門出疾走而來,數名宦官侍女提著燈籠緊隨其後追趕。
只是,宮中這些宦官侍女未曾修煉武藝,哪怕嬴政只是疾走也不是他們能跟上的,隨著宮門映入眼簾,二者之間的距離非但沒有縮短,反而拉的更遠。
嬴政最開始可能的確是因為李冥的到來激動異常,忘記穿靴就趕了過來,但,從處理公務的宮殿到宮門處,少說也有幾百米的距離,再加上身後追趕而來的宦官宮女,嬴政怎麼可能沒有反應過來。
作為龐大帝國的實際掌控者,嬴政的御下手段自不用多說,如此也好,這樣更能展現出他對李冥入宮輔佐的渴望。
經過幾次相處,特別是李冥描繪出的藍圖,讓嬴政對李冥愈發看重,只要,李冥願意入朝輔佐,除了秦王的位子外,秦國朝堂任何官職,只要李冥能看上都可自取。
不過,嬴政也知道,僅憑官職權力不可能動搖李冥半分,先前婉拒國師之位就是明證。
所以,從那以後,嬴政便開始有意轉變兩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放下自己秦王的身份,與李冥推心置腹的交流,二人的關係也逐漸發展成亦師亦友的存在。
李冥雖有前人總結下的成功經驗,能清楚看到秦國存在的弊端,但,這些終究只是理論知識,要如何將這些想法實現,又如何平衡其中利弊,如何妥善處理利益關係等等。
李冥都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而嬴政則巧合相反,能駕駛如此龐大的馬車平穩行駛,生前無一人敢反,嬴政的手腕自然不是一般的厲害。
平衡手下,只是算是入門,這些事情在嬴政手中完全不是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話,整個秦國,只要嬴政想做的事,就沒有做不成的。
征伐百越損失慘重又如何,只要嬴政願意,百越說滅還不是滅了。
匈奴接連扣關又如何,蒙恬一路北上打的匈奴哭爹喊娘,不敢南下牧馬,彎弓相對。
儒家不服,想要與嬴政碰一碰,結果又如何?
若不是,門下弟子數量足夠多,只怕早就和其他門派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墨家機關城被破,手下弟子游俠被清掃一空,從此一蹶不振,最後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道家人宗一脈近乎被滅,天宗改為道教不再插手朝堂之事,分支黃老派到是在漢初輝煌了一段時間,最終不也消失不見。
至於名家、宋尹家等,這些勢力的結局就更慘了,後世幾乎沒有聽說過他們的思想流傳下來,早就被其他門派瓜分一空,融入自家學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