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宮的信譽,在秦國百姓心中還是非常高的,有秦王親自作保,百姓自然不會懷疑,許多百姓便自發聚集而來。

如今,太乙山下近乎住滿了來自各地的百姓,為了安置這些百姓,道家不得不自討腰包建設了一大批房屋,以供民工居住。

好在現在正值夏季,暫時無需考慮保暖問題,而到了冬季,大雪封山時又無法繼續動工,只能做些小活,春季百姓需要播種春耕,秋季需要秋收,只有夏季能騰出足夠勞力。

太乙山所有正在建設的建築圖紙都是由道家出資,請秦王宮內的能工巧匠設計,負責安排管理勞工的人,也是來自秦國的能工巧匠。

道家眾人只需要每天檢查一下工程進度之類的事情,至於質量根本無需擔心,秦王宮怎麼建設的,道家這些建築就是怎麼建設。

雖不是國家工程,但物勒工名制度依舊適用,只是從國家層面的處罰,變成了簡單粗暴的扣錢,一旦發現質量不過關,第一次扣除此人半月工錢,以示懲罰,第二次三月,第三次直接走人。

雖然,對這些人道家上下都非常放心,但該有東西還是要有,畢竟,無論什麼時代,總有一些人喜歡濫竽充數。

李冥與嬴政詳談時,曾言明濫用徭役制的下場,縱觀所有朝代,每逢災年徭役制就成了世家兼併土地最好的手段,也是發家的不二選擇。

稍微有點錢的人家都會花錢請人替自己服役,而底層百姓只能親自服役,服役的風險可是非常大的,一百人去能回來五十人已經萬幸。

而當家中的重要勞力缺失,又沒有牲畜幫忙耕地,今年的收成必將一落千丈,為了填飽肚子,賣兒賣女買地,自然就成了最後一條路。

嬴政的遠見毋庸置疑,稍作思索便想通此事,這和李冥先前提出的土地公有制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外族永遠不是威脅,被說國家強盛之時,三國時期中原大地隨便拉出一個不知名的軍閥都能打的這些人哭爹喊娘。

百姓也不是王朝覆滅的原因,百姓的要求非常簡單,吃飽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若是還能有一絲上升的空間,那便是盛世。

清朝就是明證,清朝時期引進土豆紅薯這些作物後,不論當代皇帝如何作死都能一直穩坐江山,乾隆搞出八股文,文字獄,那些軟骨頭的文人名士,還不是隻能捏著鼻子認了,也沒見他們真的敢造反。

文人造反從未成功過哪怕一次,能造反成功的永遠都是世家、勳貴,以及從底層爬上來的英豪。

一旦想明白這些事情,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次道家在太乙山大興土木,就是秦王在實驗李冥提出的想法。

……

“白雲師兄,道家剩餘錢財還能支撐多少民工?”

等眾人安靜下來後,李冥看向白雲子詢問道。

“掌門放心,道家手中財富足以支撐所有花費。”

白雲子自信一笑,道家現在成一句富可敵國絲毫不過分,什麼富商首富,甚至弱一些王室手裡可以動用的財富,都遠遠無法和道家相比。

這一切還要歸功於李冥,之前道家的收入主要依靠七國每年制定曆法是的供奉,以及人宗外堂一些產業的收入。

拋去日常開銷外,雖說仍舊能餘下不少,但想要支撐這麼大的工程,還是有些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