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的含光乃是先師贈予,先師未曾提起其他兩柄劍的下落。”顏路說道。

“孔週三劍又稱為問道三劍,儒家和道家對問道三境的看法一致,未能得見三劍真容著實有些可惜。”李冥不太滿意顏路的回答,又稍加試探的說道。

按照李冥的性格,本應不會太過在意其他名劍。

畢竟,這些名劍再神秘,也遠遠無法與北冥劍、誅仙劍相提並論。

可誰讓系統以後極有可能,將誅仙劍陣的其餘三柄劍全部獎勵給他。

為此李冥不得不多做些準備,誰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再遇到,如秦時世界這般名劍遍地的世界。

“戮仙劍”、“陷仙劍”、“絕仙劍”都不是凡物,他們雖說,被系統化為劍胎,用凡俗之劍再加上一些珍貴材料就可以承載,可誰不希望自己的未來的佩劍,起點越高越好,再說,寶劍品質越好,融合時消耗的材料也越少。

李冥可是打算在秦時世界,將未來有可能要獲得三柄劍胎的載體和材料準備好,以免以後穿越到一個名劍稀缺的世界。

而且李冥之所以緊追不捨,還因為孔週三劍除了問道三劍外,還有另一種說法。

三劍,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宵練。

上品含光、中品承影、下品宵練,此排名並不是按照威力,而是按照人的境界排名,上品含光者是入道合體之狀,中品承影是遇道引信之狀,下品宵練是為按道守習之狀。

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

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疾也。

劍於光線暗淡時觀察,隱約有物體存在,卻不能分辨出形狀;劍鋒過處,只發出輕微的聲音,刺過身體而感受不到疼痛。

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

白天看不見它的光芒,夜晚看不見它的影子;所觸碰的地方,只有寒光閃過,劍鋒過處,受劍者雖然身覺疼痛,但傷口隨即癒合,血不沾劍口……

……

“路得到含光時日尚短,的確不知,其餘兩柄劍的下落。”顏路再次否認道。

李冥嘴角揚起一抹微笑,意有所指的說道:“我在道家閱讀先賢著作時,曾看過這麼一篇記載……”

傳聞,含光劍是隱藏在承影劍之中。

藏劍名家孔周,得到承影劍之後的一次偶然機會,發現鑄刻在劍身上的銘文中“影”字略微有些鬆動,他用力按去沒有反應,再向外猛拔,只聽喀的一聲輕響,劍柄分作兩截,一截短小的劍柄赫然露出。

慢慢拔出,只覺得劍身在逐漸的抽出,可就是無法看到,孔周用手一碰,一縷血線緩緩流到地上,自己不知不覺已經被劍割傷。

走進屋中陰暗之處,才終於看見此劍的全貌,一旦光線照及劍身,又看不到。

運劍遠揮,只覺劍柄劇震,轟的一聲大響,丈餘外的牆壁竟然被髮出的劍氣洞穿。這柄劍就是含光。

……

“在此篇記載中,含光、承影本是一體,若記載屬實,那麼顏路師侄,既然擁有含光劍,想必也應該見過那柄神秘的承影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