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中微子輻射源(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不希望鐵血星雲內眾多文明聯合,倒也不必將自身航行痕跡隱藏起來這麼麻煩。原因很簡單,距離遠的時候,他們發現不了己方。距離近,進入到鐵血星雲之內,註定要被對方發現的時候,距離又太近了,他們也來不及聯合。
所以乾脆什麼都不用做,直接去就是了。
也幸好,鐵血星雲內,恆星之間的距離普遍不遙遠,航行的話,通常幾十年時間便可以從一顆恆星到達另一顆恆星,所耗費的時間勉強還在接受範圍之內。再說也不一定每一顆恆星,每一個文明都要造訪。選擇較為先進的幾個拜訪一下,積累足夠掌握“真空模型”的科學資料,也就足夠了。
時間便在這種情況之下悄然熘走。等又是十餘年過去,艦隊到達最高經濟航速之後,眾多人員接連進入到了冬眠之中,艦隊裡便恢復到了以往那種僅有不到五十億人處於清醒狀態之中的模式。
星河浩瀚,光陰流逝。
此刻,鐵血星雲核心偏銀河系內部方向,一個具備足足十幾顆大行星的龐大恆星系之中。
通常情況下,一個恆星系之中的大行星數量不會太多。因為行星與行星之間也有引力相互作用。如果行星太多的話,想要形成整體穩定的軌道的難度,便上升了無數倍。在它們的引力交戰之中,通常質量較小的行星會被甩出星系。
而這個恆星系之中,卻有足足18顆達到了通常定義下——具備清空自己軌道之上其餘天體的能力——的大行星。
這其中,有足足12顆氣態巨行星,6顆巖質大行星。每一顆大行星都有衛星,尤其是其中那12顆氣態巨行星,最少都有15顆達到了流體靜力平衡的大衛星,最多的一個則有足足30多顆這樣的衛星。
星系之中,僅僅在恆星圈內部,具備相當質量的矮行星也有足足五十多顆。
這是十分驚人,也十分不符合常理的一個恆星系。它內部的星體實在是太多了。
據推測和分析,這有可能是因為鐵血星雲內星體太過密集,恆星相對運動頻繁,這顆恆星因為自身質量較大,得以從其餘恆星系之中“掠奪”過來了一些行星,如此才有了這麼多的數量。
這當然會讓它內部的行星運轉處於不穩定狀態。實際上,其中足足有高達11顆大行星,據軌道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可能被甩出這個星系。
但這是天文學意義上的“未來”。實際上,這個時間可能長達數千萬年。對於壽命普遍只有數百年的智慧生命來說,這個時間,幾乎可以等於永遠。
由此,這個星系便成為了整個鐵血星雲之中,物資最豐富,資源最充沛,可承載人口數量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星系。
如此條件優越的星系,想當然唯有最強者才可佔有。
事實也確實如此。
那個自稱為“羅勒蒂薩”,在其文化之中含義為“永恆、長久、來自大海的種族”的最強大文明,在一千多年前,滅掉了曾經盤踞這個恆星系的另一個強大文明,將這個恆星系據為己有。
千百年來,不斷有新的文明到達這裡,也不斷有新的文明在紛亂的戰爭之中消逝。唯有羅勒蒂薩文明,穩居中央,亙古不變。
此刻,被羅勒蒂薩文明智慧生命稱呼為“羅勒”,掌控了這一整個星系執行秩序的龐大恆星附近,距離它僅有五千餘萬公里的地方,一艘龐大的飛船如同行星一般,靜靜的懸浮在這裡。
在它周邊,有無數小飛船環繞,如同拱衛著天神的僕從。
這裡,是羅勒星系,羅勒蒂薩文明絕對的核心,被人們稱呼為“羅勒”的文明最高統治者所在的地方。
是的,文明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也是羅勒,與恆星相同。
此刻,一道資訊從極為遙遠的星空深處傳遞到了這裡。如同宮殿一般的居所之中,現任羅勒身上那極為光滑明亮,相比起其餘同類更為優美的深藍色鱗甲,伴隨著他心情的波動,慢慢縮緊,似乎要扎進皮肉之中。
“‘幽藍’號中微子望遠鏡觀測到了來自銀心方向的一個強大中微子輻射源。透過距離測定,我們確認,該輻射源距離我們僅有不到20光年的距離,且正在以至少16%光速的速度,快速向我方移動。
綜合分析,我們認為,中微子來源極有可能是正反物質湮滅反應堆,根據規模來推算,這極有可能是一支龐大的艦隊。以至少16%光速的最高經濟航速推算,該文明的科技程度,至少不下於我們。
據推算,按照當前航速,大約在160年時間之後,該艦隊將到達我們的恆星系。
如何處置,請羅勒儘早決斷。”
羅勒的手掌狠狠拍在了桌子上。
“科技程度至少不下於我們的龐大艦隊?160年?”
在這一刻,羅勒的大腦之中迅速有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