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幽深的宇宙深處,一顆小小的矮行星環繞軌道之上,“凱克”號飛船瞭望臺之上,布拉尼兩隻用於感受可見光,與兩隻用於感受紅外線的總計四隻眼睛之中滿是憂慮。

他靜靜的望著遠方懸掛在天幕之上的那顆明亮星辰,良久一動不動。而,在他旁邊還存在著其餘大約幾十艘大型飛船,還有更多數量的小型飛船在這顆矮行星與那些大飛船之中穿梭。

這浩瀚幽深的星空,布拉尼已經感受過許多年了。在他眼中,這幅景象早就跟剛剛睡醒之時所看到的天花板一樣,早沒了什麼特殊的地方。

但自從來到這個星系之後,這幅熟悉到已經失去神秘感的星空,卻讓他感受到了一種特殊的意味。

壓抑,沉重。

似乎在暗中隱藏著什麼怪物,似乎只要己方鬧出的動靜大了一點,那怪物便會察覺己方的存在,便會從黑暗之中跳出來,將“卡迪拉”文明僅剩的這麼一點倖存者吞噬殆盡。

這讓己方的一切行動都不得不盡可能的保持小心,任何能發出較強烈輻射——無論是電磁波輻射還是核輻射等,都一律禁用。便連聚變反應堆都只能維持較低的功率,便連在這顆矮行星之上進行的那些工程作業,都不自覺的調低了照明功率。甚至於,哪怕在飛船之中,人們互相交談之間,也總會不自覺的壓低聲音,似乎聲音大了一點便能把那怪物引來一樣。

“唉。”

布拉尼輕輕的嘆了口氣。

原本,自己的文明在母星之上也在蓬勃發展,甚至於突破了反物質的大規模製備技術,真正踏入到了星際時代。

但“星辰天災”的降臨改變了這一切。一個強大繁榮的文明因此而瀕臨滅絕。幸好,也不知道是因為自然現象,還是哪個路過的超級文明出手搭救,文明僅剩的最後幾百艘大型移民飛船,竟然莫名其妙的從數千光年遠的地方轉移到了這裡,來到了一個大型的星際塵埃雲團旁邊。

那個大型的星際塵埃雲團之中有很多恆星,很多行星。但……也有很多文明存在的跡象。身為實力已經跌到谷底的卡迪拉文明的最高領導者,布拉尼最終做出決定,放棄進入距離較近的星際雲團的想法,轉而前往其餘的恆星系以謀求生存。

他們選擇了距離最近的一個恆星系。

但災難似乎仍未遠去,厄運再一次降臨到了文明之上。

與這個恆星系的距離僅僅只剩下不足2.2光年的時候,卡迪拉文明僅剩的那些科學家們才滿是驚駭的發現,在這個恆星系之中,竟然也有文明存在的痕跡!

並且,透過分析由這個恆星系之中逸散出來的輻射、各種各樣的閃光、巖質行星大氣層與氣態行星元素結構的改變、恆星光譜的改變等等,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竟然是,駐紮在這個恆星系之中的那個文明,其科技實力至少也超出己方,且處於全盛期!

這樣一個強大的文明,恐怕隨便派遣一支分艦隊的分艦隊,就能把己方全部滅掉了!

可是,此刻己方艦隊能源幾乎已經消耗殆盡,接近油盡燈枯的地步——為了湊齊足夠減速的能源,己方甚至不得不拋棄艦隊之中一多半數量的飛船。

想要再改變目的地,航行前往其餘的星系,那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做到的。可是,繼續前往這個星系,又只能是羊入虎口。

無論怎麼選,都是絕境。

關鍵時刻,布拉尼咬牙做出了決定。

繼續前往這個恆星系,但並不進入星系核心,而只在星系外圍,在距離星系內部極為遙遠的地方,尋找一顆小行星或者矮行星,在那裡收集一些資源,一旦足夠再度起航前往下一個恆星系,那便立刻啟程。

不管從哪方面看,這個計劃的風險都相當之大。可是,絕境之下,也只能選擇走這條路了。

為此,艦隊不得不在距離目的地相當之遙遠的地方就開啟了減速程序——因為只有將減速程序拉的足夠遠,對減速機動過程的功率要求才能足夠低,釋放出的輻射才能足夠低,才能足夠隱蔽。並且,艦隊不得不抽調出相當一部分力量用於搜尋星系邊緣,挑選合適的目的地。

不幸之中的萬幸,艦隊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目標。

那是一顆距離恆星高達2200億公里的矮行星。

其實以己方艦隊此刻的科技實力,要搜尋到這樣黯淡渺小的目標幾乎不可能。但不得不說,或許好運終於開始降臨,竟然真的被自己找到了。

接下來的事情也很順利。低功率機動之下,艦隊悄然接近了這顆矮行星,過程之中大機率也並未驚動那個近在遲尺的全盛期強大文明。並且,這顆矮行星之上也並沒有任何科技造物存在。

這意味著,那個文明大機率並未將其納入到統治範圍。

於是艦隊便駐紮在了這裡,開始了小心翼翼卻儘可能快速的資源收集行動。

“執政,水資源目前已收集完全,反物質工廠目前已建成15個,配套的聚變發電廠已建成26個,a36型鋼鐵廠已投入執行7個……”

擔任執輔的官員向身為執政的布拉尼彙報了一長串資料。最後總結道:“按照當前程序,我們大約還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完成資源儲備,並開啟下一次恆星際遠航。”

“10到15年……”

布拉尼再度嘆了口氣:“我們已經來到這裡17年了。希望那個文明還沒有發現我們吧……”

執輔的神色也有些黯淡:“沒有辦法。這顆矮行星太小了,其中一些必須的資源儲量很小,且十分分散,我們不得不冶煉巨量的礦石來一點一點的採集它們。”

對於這一點,布拉尼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