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認敵人已經釋放出大量的衛星,組建出天羅地網,且令眾多飛船離開泊位,開始在空天母艦周邊展開巡航之時,戰鬥的方式再一次發生了改變。

有很顯然的一點是,直接和敵人的艦隊——哪怕只是小型的分艦隊,一個艦隊只有最多幾十艘戰鬥飛船, 直接展開衝突也是不明智的,絕對不可取的。

除了被碾壓毀滅之外,對於人類文明的戰鬥飛船來說,不存在第二種可能。

而,對於以“次人軍團”充當戰鬥主力的外星文明來說,十幾艘,幾十艘戰鬥飛船組成的艦隊, 幾乎已經是最小的作戰單位, 不可能再小了。

“所以,接下來,我們的目標將轉向敵人的通訊網路、偵查網路等戰略輔助單位。幹掉它們的衛星,讓他們無法通訊,無法搜尋我們,把他們變成瞎子、聾子!”

這是當初參謀部一開始就已經制定好的戰略。為了執行這種戰略,當初的戰士們俱都進行了儘可能詳細的演練。

但,只有現在真正踏入到了戰場,隨時都面臨著遭遇敵人打擊的可能,戰士們才真正體會到,執行這一套戰術有多麼艱難。

此刻,摧毀了那顆已經暴露的通訊衛星的這艘彗星級飛船,再一次進入到了隨機機動軌道。

船艙之內,包括李恆與張若飛兩名艦長在內,總計十二名戰士各自神色凝重,精神緊繃到了極點。

每一個人面前俱都有至少五臺螢幕和二十餘個指示燈在閃爍著,螢幕之上還有大量的資料快速滑行而過——這有些代表著此刻飛船的狀態、軌道、速度等, 有些則代表著此刻飛船所處環境的資料,譬如各類輻射強度等,還有些則代表著敵人的狀態。

每一名戰士都必須要時刻注意著這些資料,並做到一旦發生變故,立刻就做出合適的反應。

這種素質要求,放在以往,就算是把人累死都做不到,哪怕分擔給十個人來做,仍舊十分艱難。

但長久以來持續不間斷的,覆蓋了每一名人類的基因改造與最佳化,讓此刻的每一名戰士都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只是仍舊十分疲勞罷了。

此刻,這艘飛船正在向靠近那艘空天母艦的方向緩緩前進。而,無論誰都清楚,越靠近,越危險。

隨時可能有一臺隱藏在暗中的衛星,透過遠超己方的技術觀察到自己,然後通報己方座標,處在較近距離的敵方艦隊立刻就會發動打擊。

但這個險,必須要冒。

“航程1萬公里,速度5.6,方向32.4!”

“啟動偵查!準備好隨機機動!”

李恆猛然低喝了一聲。

“是!”

在這一刻,偵查組的戰士們立刻操縱那凝聚了人類文明最先進技術的巡天探測裝置,在這一片看似虛無的太空之中,執行了一次360度巡天探測,耗時3分鐘。

在這之後,來不及分析資料,飛船操縱組的戰士們立刻啟動了新一輪的隨機機動,以較低推進功率,推動著飛船離開了當前座標點。

探測分為兩種方式。這一點,無論幾級文明,大概都是如此。

一種是被動式探測,也即透過接收目標釋放出來的輻射來確認敵方情報。透過探測飛船尾焰與星際分子云的相互作用來確認敵方座標,便是典型的被動式探測。其餘的,檢測引力波、紅外輻射、無線電通訊等,俱都是這一類。

這一類探測的要點是,己方不發出任何動靜,只接收目標發出的訊號。

另一種是主動式探測,主要型別為,己方主動發射各類輻射,透過目標的反射來確認目標情報。典型方式則是巡天雷達。其餘的,己方發射可見光照亮對方,透過對方反射的光線來找到對方,也屬於主動式探測。

在己方搜尋敵方通訊衛星、間諜衛星、武裝偵察衛星等的過程之中,單單依靠被動式探測是行不通的。因為這種小型目標幾乎不會釋放出可以令外界察覺到的跡象。唯有搭配上主動式探測,才有希望定位它們。

可是這具備很大的風險。因為主動式探測的基本邏輯,首先是己方先釋放出一些輻射來。而這,就有極大可能被敵方利用,反過來定位己方。

尤其是敵方的科技比己方更先進,這就更進一步增加了這種可能性。

基於此,在進行完這次主動式探測之後,李恆不得不命令飛船立刻離開當前座標,以防止被敵人發現的可能。

每一次主動式探測,都冒著巨大的風險,且十分麻煩,十分耗費戰士們的精力。但這沒有辦法。

這一次探測生成了一些資料,分析與資料組的戰士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分析之中。

“沒有發現目標!”

這一次險,白冒了。這一次付出,也浪費了。

李恆輕輕搖了搖頭,聲音仍舊堅定:“繼續機動,繼續搜尋!”

但下一次探索還未開始,觀測組的戰士便猛然間報告了一個情報:“艦長,觀測到敵方編號為c15艦隊正在向我方靠近!”

c15,這是李恆這十幾個人自行編制的一套編號系統。在這其中,c意味著這是一支第三等級的艦隊。其大概由30艘左右戰鬥飛船組成,其中包含一艘補給飛船,一艘旗艦,一艘預警飛船。

因為這支艦隊距離己方較近的緣故,李恆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它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