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同歸於盡(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長星的話語引起了人們的思考。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必須要將立場放在對方身上,而不是站在己方立場。
如果己方是對方,那麼,己方展開這樣一場戰爭的理由是什麼?
片刻間,人們心中生出一陣明悟。
“他們背靠星系,具備充足的資源支撐。而我們位於太空,物資消耗只能靠自身儲備。所以物資必定不會是戰爭的理由。我認為,他們發動戰爭的理由,只可能是科技。或者更進一步……科技體系。”
“站在敵人的立場來思考的話,他們會透過恆星際航行這一點,來認為我們是一個真正的三級文明。但是透過艦隊規模,透過可承載人口數,他們必定會認為我們是一個處於虛弱期的三級文明。這樣一來,獲取科技,或者科技體系的成功率就更高,展開一場恆星際戰爭的理由就更加充足。”
思考進行到這一步,下一個推斷很容易便可以做出來。
“什麼樣的三級文明,才會對一個處於虛弱期——同時也只是處於三級初期的文明的科技體系感興趣?”
很顯然,一個真正的三級文明是不會對此感興趣的。因為他們自備完整的科技體系。唯一可能讓他們略微動心的理由,只可能是希望藉助不同文明不同科技體系的碰撞,觸類旁通,為己方帶來啟發。但在戰爭頻繁,交流同樣頻繁的這個星團之中,這個理由也顯得勉強。
既然如此,那麼對方的處境便也十分好推測了。也即,對方極大機率是不具備自身科技體系的,他們的科技並不完整。而,再結合該疏散星團如此混亂的局面,以及g1星系的偏僻荒涼,一個大膽的推測便呈現了出來。
“這極有可能是一個由文明倖存者、叛逃者、賭徒、冒險者等組成的眾多勢力的一個聯盟。”
一個來源複雜,沒有統一秩序的星系,極大機率不存在一個完整統一的勢力,而是眾多勢力雜居。
恐怕在存在眾多完整三級文明的星團之內,那些完整三級文明,也不會容許g1星系之中出現一個統一的勢力。因為這會對他們造成威脅。
“眾多對完整科技體系感興趣的小勢力組成聯盟,組成遠征艦隊前來與我們展開戰爭……”
這個推測具備相當的可信度。
由此,另一個問題便凸顯了出來。
“對方的遠征艦隊之中,必然隔閡眾多,內部鬥爭複雜,極有可能存在政令不暢、配合不好、協同性不足、信任度不高,甚至於內部互相防備等等問題。再加上這些小勢力完全不具備完整的科技體系,其內部科技極大機率只有一些三級文明的科技碎片,種種原因綜合,我認為,我們對於敵人的戰力評級,完全可以下調一個大階段。”
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後,人們同時鬆了口氣,只感覺壓在內心的那塊大石頭輕了許多。
知曉了對方的弱點,且知曉對方其實並沒有那麼強大,那麼便可以做出許多針對性的安排,極大提升己方在戰爭之中的勝率。
“做一次模擬攻防吧。”趙長星最終做出了決定:“看看面對這樣一個鬆散的,不具備完整三級文明科技體系,內部隔閡深重的聯盟,我們的艦隊能否取得勝利。”
“是。”
在戰爭委員會的組織之下,眾多戰略與戰術專家、各級參謀與指揮官、軍工專家、武器專家、裝備專家,以及各學科科學家等全都參與了進來,僅僅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搭建好了這樣一個平臺,之後,兩批人分別操縱不同的艦隊,在虛擬世界之中開始了對戰。
每一次對戰都將會生成天量的資料,負責處理這些資料的參謀足足有上萬人。每一次對戰都會耗費大約三天的時間,對戰進行了上百次,這上萬名參謀,與更多的其餘人員便忙碌了差不多一年時間。
最終,一份彙報檔案擺在了以趙長星為首的文明領導者們面前。
“我們的最終結論是,哪怕敵人的戰力評級足足下調了一個大等級,我們的太空軍艦隊,在面對這樣的敵人之時,勝率仍舊不足百分之一。
在上百次模擬對戰之中,我們想盡了一切辦法,調整了所有能想到的戰略與戰術,最終的結果是,我們失敗了103次,僅有的一次打平,還是兩敗俱傷,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