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得切實的證據之前,沒有必要公開它從而引起文明混亂。

於是,在大多數人對此並不知情的情況之下,全面的戰備行動開始了。

有更多的工廠被劃入到了軍工廠的範疇之中,有更多的人被招募到了軍隊之中。社會資源開始悄然向軍工領域傾斜,社會建設活動在不知不覺之中停止。

戰備行動以各顆矮行星為核心,人們開始在十幾顆矮行星的各處建造一座又一座電磁炮炮臺,建造一座又一座鐳射炮基地——在當前階段,適合實戰的鐳射炮已經開發成功了。

以整體戰略思維來看的話,一顆矮行星,同樣可以看做成是一艘無法被摧毀的巨型太空戰艦。在未來的戰爭之中,它們說不定會起到出乎預料的效果。

除了固定的軍事設施建造之外,人們還建造了眾多的間諜衛星,將其如同拋灑砂礫一般扔到了太空之中。在各顆矮行星近地軌道,人們還建造了眾多的太空堡壘。

戰鬥飛船的建造也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時期。一艘又一艘的飛船從船塢之中下線,交付軍方,然後交給了早已提前訓練完畢的戰士們,立刻就形成了戰鬥力。

位於木星系統之中,負責為塞德娜星這裡提供資源支撐的人們,同樣也暫時放緩了向塞德娜星傳送物資的任務,開始了大規模的戰備行動。

在這種情況之下,時間飛速的流逝著。在距離觀測到那一片“反射星雲”之後第13年,人們得到了有關摩雲厲塔爾文明礦業飛船的切實證據。

是的,人們所期望的奇蹟最終並沒有發生。點亮了那一片星雲的,確實是一艘龐大的飛船。

效能相比起以往提升了許多倍,且日夜對準那個方向,時刻不敢放鬆的太空望遠鏡陣列,真實的拍攝到了它的身影。

雖然只有一個畫素點大小而已。

但這同樣可以毫無疑問的證明這一點。

於是,在越來越多人透過生活之中的點點滴滴,察覺到文明正在悄然改變的現在,趙長星公佈了有關這艘飛船的事情。

不出趙長星預料,這件事情的公佈立刻便在文明之中引起了恐慌。但在趙長星的強力壓制之下,並未鬧出什麼亂子。

生活仍在繼續,戰備也在繼續。

最新的精確預測顯示,那一艘巨型飛船的到來時間,大約在3年之後。而它的軌道,在過去那一段時間之中也悄然產生了一些變化。

此刻的它,將會直接降臨到塞德娜星附近,而並不是如同以往所預測的那樣,從距離塞德娜星8.2億公里的地方掠過。

這很顯然證明,摩雲厲塔爾文明的這艘礦業飛船,打算如同趙長星當初所說的那樣,在正式開始幹活之前,先毀滅掉在旁邊嗡嗡作響的小蟲子再說。

至此,人們不得不丟掉了最後一絲幻想,最後一點僥倖。

戰備工作仍舊在快速的推進之中。此刻,以塞德娜星為核心,十幾顆矮行星俱都已經化作了戰爭堡壘。只需要十幾艘便足以滅亡當初深空文明的新式戰鬥飛船,此刻更是已經增加到了3000艘之多。

這時候,伴隨著雙方之間距離的縮短,空間望遠鏡陣列終於拍攝到了那艘飛船的真實影像。

它確實只有一艘飛船。它的外形大概呈現出不規則的長方體形狀,較為扁平。人們在它的表層隱約看到了眾多凸起、凹陷與溝壑,但並沒有看到旋轉結構。

似乎它並不依靠自轉來生成重力。又或者,它根本沒有人造重力系統。

它的尺寸也大概如同當初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其長度足足高達26公里,寬度則有17公里,高度有6公里左右。

無論從哪裡看,它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

趙長星再一次召集了所有文明高層。

“在戰備行動之外,我們還需要另一件東西。”趙長星淡淡的說著:“我們需要一艘比這艘摩雲厲塔爾文明的飛船,更大、更先進,至少是4級文明造物的飛船。”